情绪梳理的第一步:
当我们有情绪时,最重要的是把关注点从外面的人和事收回来,用来关怀自己。
情绪自我关怀:
1.停下,把注意放到呼吸上,认真感受情绪,给情绪命名。是愤怒,焦虑,悲伤,烦躁还是失望等等?(呼吸,进入当下)
2.定位情绪,感受不舒服的情绪,在身体的哪个部位。(身体扫描)
3.把关注点放在身体不舒服的地方,软化-安抚-允许。(对自己的慈悲冥想)
软化:把关注点放在那个不舒服的地方,把呼吸带到那里,让那个部位慢慢的软化。
安抚:把自己当做一个可爱的生病的宝宝,温柔怜惜的对自己说话。“你经历这些事情,真的很不容易。我知道你很难过,很不舒服。不过世界上很多人也曾经历过你所经历的痛苦。痛苦是人生的一部分。”
允许:不管现在的身体感受是什么样,允许此刻的感觉、情绪、思想的存在,静静地接纳和感受它们。
情绪梳理第二步:探索自己的真实需求
情绪是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结果
问自己:
这件事带给我的是什么样的情绪?
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我究竟想要的是什么?
到底哪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才会导致这样情绪?
……
情绪梳理第三步:
认知行为abc理论: 造成一个人行为反应和情绪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件的主观认识和评价。a事件,b信念,c反应。转变c关键在于转变b
我们对事件的解读,决定了我们是愤愤不平,还是悲伤失望,是越挫越勇还是一蹶不振。
正念观察自己的情绪,由情绪觉知自己的信念。消除各种限制性的信念,就能改变情绪和反应。
情绪梳理第四步: 与智者对话
选择一个自己认同的智者人物,可以是耶稣,佛祖,也可以是自己的师长。
放松进入冥想状态,想象智者在你的面前,把自己的问题向他倾诉,听听他的回答。
情绪梳理第五步
经过前面的四步之后,情绪通常比较平和了。接下来回到现实。将前面解读,想法,建议,和现实中唤起你情绪的实物去核对。
核对的原则是: 尊重、坦诚、心平气和。
情绪梳理第六步:制订未来的行动
将前面思想层面转变落实,接下来,制订一个行动计划,也就是再次发生这样的事情,该怎么办?需要一个具体、可量化、可实现、可操作、有时间表的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