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底镇各村村名由来
川底村(村委会驻地):村位于长河西岸,初名河西,后因地势低平,与河川相连,故更名为川底。
☆河东:村位于长河东岸,故名。
和村村(村委会驻地):相传最初由和姓人建村,故名。
☆李庄:由李姓人建庄,故名。
☆下小河:村位于小河下游东岸,故名。
☆太平庄:村和王家庄只有一地之隔,村名王家庄,解放后以村民意愿,改为太平庄。
焦河村(村委会驻地):村位于长河东岸,居民大多姓焦,故名。
☆建兴:古为建兴郡属地,明清时有建兴乡。
☆卫圪塔:居民大多数姓卫,村建在长河东侧的土岭圪塔上,故名。
☆焦河园:村民由焦河迁来种园地,故名。
天户村:相传早年窦庄陈阁老把天户村特殊对待,每年不交田赋,多受“天子”的保护,初名天护村,后串写为天户。
半坡村 :旧址因村位于岳圣山高峰前芙蓉岭西的半山坡上,故名。
沟南村:旧址,解放前为雪驼村,后因村位于半坡通往沁水湘峪大沟的南面,故名。
寺河村大队:因所辖自然村均位于寺河附近,故名。据记载,清朝年间,康熙皇帝因巡路经寺河村西北山中的一座寺庙,曾在此落脚住宿,故该寺后改名为圣落寺,又因寺庙前经一河流,有寺有河,故寺河则源名于此。
☆院坪(村委会驻地):村位于寺河大队中部,地势平坦,故名。
☆张家:不详。
☆王家:村民姓王较多,故名。
☆樊家:村民姓樊较多,故名。
☆洼:村位于院坪的东北部,地势低洼,故名。
郭庄村(村委会驻地):因居民大多姓郭,故名。
☆段庄沟:段姓建庄,位于沟内,故名。
上小河村:因村位于小河的上游,故名。
孟山村:相传最初由孟姓人建村,村位于一座土山上,故名。
董山村:该村最初由董姓人建村,原名董家庄,村又坐落于山上,故更名。
庾山村:村民大多姓庾,村又位于山洼,故名。
西张庄村:原名张庄,因张姓人建庄得名。1979年原晋城县有4个张庄,因此村位于县城西部,更名西张庄。
崔沟村:村位于山沟里,居民大多姓崔,故名。
张沟村(村委会驻地):村位于铺岭下的一条大沟里,居民大多姓张,故名。
☆铺岭:该村过去是晋城通往阳城的必经之路,距城20华里,又开有店铺,初名二十里铺,后因村位于山岭上,故名。
☆柏杨沟:相传该村过去柏树、杨树很多,村又位于沟里,故名。
张泗沟村(村委会驻地):相传最初由张姓兄弟四人在沟里居住,因常年干旱缺水,为了求水,把“张四”两字各加三点水,初名涨泗村,后更名为张泗沟
☆西庄:村位于张泗沟的西边,故名。
☆史庄:相传最初由史姓建庄,故名。
吕管沟村:相传,古时此地缺水,吕洞宾路过此地时为感谢老妇赐水之恩,用宝钗凿出清泉,使缺水之村变为水管够用,故名吕管够。后串叫为吕管沟。
小南村:原名南树泉,因村位于北树泉村(今北村)的南面,故名。后简称南村。1979年因重名更名小南村。
下窑头村:因该村建村时都住窑洞,地势低洼,初名下窑头,后简称窑头。后因重名复称下窑头。
上麓村(村委会驻地):村位于卢庄北面的山脚,初名上卢,曾名上炉((《续凤台县志·里甲图》有记)),后更名为上麓。
☆卢庄:相传最初由卢姓建庄,故名。
东烟村:相传古代村里有很多炼铁,黑烟滚滚,又因位于拐河东岸,故名。
下麓村::相传古代这里炼铁炉较多,又地处低处,取名下炉,后改为下麓。
马坪头村:村位于岳圣山山谷之下,地势较平坦,村形像马头.故名。
原庄村:最初由原姓人建庄,初名原家庄后简叫原庄。
沙沟村(村委会驻地):因处拐河东面的沙上沟旁而得名。
☆米虫庄:相传建庄的人叫米虫,故名。
☆老邓庄:不详。
☆小庄:相传建庄的人叫小群、小铁,故名。
王虎山村(村委会驻地):相传最初由王姓人建庄,初名王屋山,后因村位于山上,山形像老虎,故名。
☆东山庄:村位于王虎山的东面,故名。
车郭庄村:原名东郭庄,1961年辖郭庄、车街、老松树庄3个自然村,以车街、郭庄两村首字命名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