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个有趣的假定。
张同学是一名即将毕业的清华大学学生,下周面试,他来到附近一家西服定制店打算买一套衣服,价格是300元。这时,有人告诉他,西二旗一样的西服,只需要250元,你猜张同学会不会去?
还有一种情况,张同学打算在附近的商场买一台超薄笔记本,价格是5000元。同样,这时有人告诉他,西二旗一样的笔记本,只需要4950元,再猜一下,张同学会不会去?
我想,很多人的答案是:第一种情况下,张同学会去西二旗,而第二种则不会。
同样是便宜50元,同样是去西二旗买,为什么张同学会表现出前后不一致的差异呢?
行为经济学认为,人们对金钱的判断是与背景相关的,我们感知的是相对量而非绝对量。
250元相对于300元是打了8.3折,很划算;而4950元相对于5000元仅仅才9.9折,根本不值得跑一趟西二旗。
这就是行为经济学研究的非理性的经济人。
但这不是文章的重点。
我们设想另外一个情景。
张同学家境普通,靠助学贷款完成四年的学习,马上毕业了,他身上钱不多。
这时,不管是第一种情况,还是第二种情况,我想张同学都会去西二旗的。
毕竟两次下来可以节省100元,而100元可以当两天的伙食费呢。
这就是稀缺的影响。
看似让人变理性了,其实这背后有你看不到的陷阱。
01
什么是稀缺?
稀缺,就是拥有少于需要的心理感受。
你在周末需要完成一大堆工作,而现在你只剩三小时了;
月底你需要还花呗借呗和信用卡,而现在你卡里余额所剩无几,怎样才能补上这一缺口,让你焦虑到睡不着觉;
你一个人北漂好几年了,晚上回到出租房,发现身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独处的你常常陷入空虚寂寞的状态中。
稀缺会大量俘获人们对当下事情的注意力,从而忽视了其他事情。
02
明天就要去旅行,而前天晚上你还在为收拾行李而发愁。
当你把化妆品、衣服、洗漱用品这些必需品装进去后,行李箱满满当当,只剩一个小角落。
这时你会想再放一件毛衣进去,以防寒潮来袭;
转念一想,按摩仪也得带着,玩一天累了,舒缓下肩颈很有必要;
同时你又觉得自拍杆三脚架也需要。
然而行李箱的空间就只有这么大,拿了这件势必另一件就不能带了。
这时你就陷入稀缺,不停地去权衡。
权衡是稀缺引发的固有结果。
我想,如果你拥有的是一个足够大的行李箱,就能从收拾行李这件苦差事中解脱出来了。
把我们的时间、金钱想象成行李箱,只要足够充裕,我们就不需要在十分有限的范围内精打细算。
03
然而,现实并不允许你活在想象中。
你会发现,突如其来的事情经常接踵而至。
就像小丑玩杂耍一样,刚接到一个球,下一个球又在半空即将掉落。
刚开完一个会议,下一个会议紧跟而上;
刚还完一笔贷款,下一笔贷款紧随其后;
我们长时间在经历“最后关头”,持续处于从一个紧要任务转移到下一个紧要任务的状态中。
我们将关注点放在即将掉落的球上,很难顾全大局。
我们在不断解决这些不稳定因素,精力被耗尽。
如果周末只剩三小时来处理大堆工作,你很难不应付了事。
如果卡里余额不足以还上月贷款,你很难不考虑新申请一份借款应急。
如果你在外感到孤独寂寞,你很难不觉得老家的朋友亲戚都不如以前亲密了。
于是,繁忙的人越来越忙,贫穷的人越来越穷,孤独的人越来越孤独了。
资源稀缺导致我们“患上”了稀缺心态。
04
稀缺心态下的人,每一个都是心事重重。
没钱,意味着消费的钞票变少了;
没时间,意味着玩乐及陪伴的机会变少了。
我们并不是不愿意去暂时回避没钱没时间的现实,以求得片刻的安静。
而是稀缺心态会俘获我们的大脑,每时每刻每毫秒提醒你,关注当下的困境。
你是不是有同感?
当你有一个紧急事项没有处理时,即使游玩你也会想着它,而不是专注体验游玩的乐趣;
当你和朋友去一个新开的餐馆吃饭,你会想着AA结账时钱是不是超支了,而不是专注品尝饭菜美不美味。
你是不是见过这样的事情发生?
缺钱的服务员,因为惦记着钱,而上错了菜;
满腹心事的家长,因为回家还想着工作的事情,而对孩子发火。
稀缺心态下的人们,认知能力会变差,过度关注眼下的入不敷出,忽略了周边的环境,也忽略了未来的规划。
稀缺心态下的人们,执行能力会变差,心神不宁导致出错,着急忙慌导致脾气上头。
稀缺心态与技能、见识、受教育程度都没有关系。
我们要学会辨别稀缺心态下的人们,不要过度去苛责他们,因为他们也是身不由己。
05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稀缺心态呢?
首先,我们要在自己资源充裕时,学会储蓄。
现代社会,人们重视“享受”。
在时间充裕时,他们往往将重要却不紧急的事情摆到一边,先去玩乐一番,再做计划中的事情,却想不到突如其来的其他事情打乱了计划。
在资金充裕时,他们往往选择买买买,做一个精致的月光族,一旦遇到延迟发放工资、生病甚至失业等突发情况,他们就傻眼了。
他们以拖延症患者、月光族、社恐等时尚词汇自居,殊不知都是稀缺一族。
储蓄,是让我们在稀缺时,有更多的缓冲地带。
在时间充裕时,提前完成重要的事情;在资金充裕时,拿出一部分定期存起来。
这样才能让我们避免进入“充裕—稀缺”的恶性循环。
其次,我们要学会借助外力,将容易被忽视的事情拉入视野之中。
陷入稀缺陷阱的人,正在火急火燎处理当下的事情。
而外力的作用就是提醒人们不要忘了还有其他重要事情的存在。
比如助理就是一个很好的为挣脱稀缺而设置的岗位。
老板们每天都安排了满满当当的会议,当一个会议还有五分钟结束时,这时助理会走进会议室,提醒大家时间已到。
这样会将下一场会议的时间,强行拉进老板的视野,避免因一场会议拖延而造成的连锁反应。
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实际案例。
首席风险官是企业为避免陷入“沉没成本”而设置的职位,提醒执行者们不要过度关注现有项目已有的损失,要把注意力放到开发其他项目上。
在工资发放日收到银行提醒存款的信息,也有助于人们节制消费,养成定期存储的习惯。
对事务繁忙的人来说,在办公室放一张全家幸福的合影,有助于使原本忽略的家庭得到重视。
对于日理万机的人来说,随时会忘记去健身的时间,而聘请一位私人教练,就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另外,我们可以利用“默认”选项,由别人来“助推”我们远离稀缺。
这样做的好处是,当一个人有太多重要的事情要做时,节省精力,避免忽视。
比如,设置自动还款日。
比如,家中常备健康食品,避免因忙碌而随便吃垃圾食品。
比如,给孩子报名半年的课程,这样保证每周至少能有一段时间全心全意陪孩子。
一次性做正确的事情,比重复做正确的事情要简单得多。
只有持续的正确,才能让你有望从稀缺中逃脱。
总之,稀缺始于富足。
早期的资源充沛会变相鼓励人们浪费,而等到截止日期来临时,稀缺就会出现。
如果我们做不到为未来留有余地,那么请试着阶段性将资源均摊。
别让一次稀缺,让我们从此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