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后一天啦。真的感叹时间啊,你走的太快了。已经37周岁的我似乎觉得自己还是个爸妈身边没长大的孩子。
也许正因为总觉得自己还年轻,总是情绪兜不住,任性妄为。昨晚又因为儿子书桌前待了两小时说好做作业却只写不足百余字,我竟又火冒三丈,进而蔓延向老公,吼他不管事,让我那么辛苦。家务不管,孩子不管,只负责上班,我也是上班的,为什么我要承受那么多。就这样的情绪下边拖地边向他发飙。他始终不理我,然后把小儿子带出去了。那一刻我始终知道我的情绪要收,然而我就是收不住,也不想收,虽然很辛苦,但是我一直不断言辞激烈。他出门后,我继续数落儿子,告诉他我的情绪这样是因为他说好的做作业,然而竟然对自己的事如此不负责,对自己的贪玩没有一点约束念头,所以妈妈很生气。并且告诉他,为什么我如此执着于让他完成作业,因为每个人不同的年龄都有要做的事,对于自己的事要清楚明白。我有哪些事要做,什么时候做,做到什么程度,既然计划了,就得按计划执行,不然那就是无意义的计划。告诉他当日事当日毕。斥责他为何要到长辈对他动“武”了才知道警觉起来。告诉他为什么他的事妈妈要管,不是因为我养你,你就要满足我要求去学习,而是学习真的是你的事情,现在你还小,意识不到学习是为了帮助你提高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不希望等到你错过了这一段宝贵时间后,而责怪妈妈当初对你管理松懈。
在我发泄这些情绪时,他不说话。只是埋头做作业。我的情绪“燃烧”一个小时,平复下来后已经八点了。只好让他去洗澡然后去打疫苗。不然打完疫苗,今天是没办法洗澡辞旧迎新的。
虽然每次因为他的“肆意妄为”发顿脾气训斥他后,会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我始终陷入事后后悔模式,因为我的处理方式是我努力回避的方式。总是责怪他使他做事行为转变,而不是通过平和的谈心把我的想法告诉他,他能改变。我不想用激烈情绪让事情向我想要的方向发展,却又无奈地发现,这孩子如果不用这样撕裂的方式,似乎不能让他警觉起来。昨晚激烈沟通后,我猛然发现,他努力与否似乎陷入这种由激烈的外驱力模式被动左右的状态。比如每次提醒他书写要认真,答题要仔细,他总是嘴巴答应,本质没改变,等到被老师一顿训斥写个检讨后,他开始重视了。然而这样的经历过后,往往让原本对他印象很好的老师开始对他有了新的看法,觉得他不自觉,也对我这个妈妈态度不友善起来。
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倒是很感谢昨晚与他的激烈沟通了,因为这样让我看到了一些左右他行动的东西,也似乎看到了我情绪激烈背后的原因不单单是为了他好,也可能还有:管理好他,我不会被老师不善对待,我似乎隐隐感觉到,这是我内心对渴望人际关系良好的原因所致,是我自己总想被别人友善对待的隐秘情感所致。不然如果仅仅是儿子成长路上需要引导需要扶正,我不至于如此激动的斥责他。或者是这个社会的生存压力导致,大家都在为未来的生存不计后果的努力着。我一样也担心他的未来谋生手段。
我的情绪激烈如果是这样的,那么他呢?他为何每次都需要别人对他不友善了,他才警觉呢?为何脑海没有一根弦时常提醒自己要收一收讨厌的念头呢?想好的心不应该有对应的行动嘛?或者原本就是他的内心对“好”追求的程度本就不高,还是他觉得他想要的“好”需要付出的行动太难了呢?还是他对追求学业的“好”没什么兴趣呢?不然为何玩游戏时他的热情总是那么高涨呢?如果是因为游戏有趣,情节跌宕起伏,每个“未来”都是不可预知才使他如此追逐,那为何有的孩子会把学业的困难当成磨砺自己的垫脚石,不断的迎难而上呢?
嗯,看来要好好充电解决这些成长的难题了。
这是个辞旧迎新的日子,洗澡换新衣只是皮外的装修,内心的辞旧迎新才是最为重要的,38岁,我来了。希望2021我能成长的更好,带动我的家人生活的更美好。
加油(ง •̀_•́)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