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三月,万物萌动。怀着成长的渴望,我们抵达了灵宝,参加河南省语文第二十二届年会。
颁奖典礼之后,就是魏书生老师将近三个小时的讲座《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和民主化》。魏老师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引入了话题,对“厚德载物”和“自强不息”做了详尽的解释。
什么是“厚德载物”呢?就是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实现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又包括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打一个比方来说,你这一辈子干了一百块钱的活儿,吃了八十块钱的饭,你这一生的物质价值就是二十块钱。怎样判断一个人精神价值的大小呢?就看你带给人的快乐超过带给人的麻烦和痛苦的多少。要想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就必须把“做(付出)”放在第一位,不要把索取放在第一位。对于一位语文老师来说,就是不为奖金提干而做,不为考试升学而教,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地教语文。
魏老师的这些话,每一句都像一盏灯,让我心中渐渐有了一个明晰的方向。人走得太久,就容易忘记自己是为了什么而出发。牢记自己做教师的初心,不动摇,不懈怠,一路前行,必能收获一路风景。
接下来,魏老师重点阐述“怎样自强不息”。魏老师说,自己教语文一辈子,只是践行了《大学》中的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也就是说,教育的唯一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让学生把自己身上隐藏的优点看明白、想明白、说明白、写明白。
魏老师以自己教过的一个差班为例,具体解说自己的教育理念。那个班由各班选出的最差的五十三名男生组成。开学第一天,魏老师就让学生“明”自己之“德”。他告诉学生,能抵制住社会上那么多诱惑,坚定地走到对自己毫无吸引力的学校,说明你们有顽强的意志;每次考试都失败,却能屡败屡考,说明你们有超强的抗挫折能力;你们失败后,同学老师不同情理解你,甚至还讽刺挖苦你,你们见了老师同学还能笑着打招呼,说明你们有开阔的胸襟。这三点是伟人最大的优点,你们都具备了。听老师这样说,学生明白了自己的优点所在,心中充满自豪感,就会希望自己能具备更多的优点。一旦唤醒了学生内心向上的渴望,学生就会自己努力,弘扬自己光明正大的品德。
就这样,魏老师引领学生做自身的主人,让自己每天都比昨天强一点儿,做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当我们对魏老师的话报以热烈掌声的时候,魏老师却说:“我从来没有创新。叶圣陶先生很早就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我只是把这句话落实到每一天中,落实到每一节课中,我从来没有创新,只是守住、守住、再守住。”
最后,魏书生老师还和我们分享了四个字一一松、静、匀、乐。“松”就是身体松,每一刻都让自己全身的骨头都放松,让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放松下来,别让紧张、紧迫折磨自己;“静”就是心灵宁静,让心灵每天都处于宁静之中,你才会感到愉悦;“匀”就是呼吸均匀,人世间对生命来说最宝贵的就是呼吸,要常怀感恩之心,均匀地呼吸;“乐”就是情绪乐,世上99%的事,自己说了是不算的,所以要看得开、想得透、出得来、放得下,做到静下心来,闹中求静、苦中求乐、忙中求闲、失中求得。
听魏老师的讲座,心中有豁然贯通之感。大道至简,原来教育是如此简单朴素的一件事,我们要做的,只是坚守而已。守住、守住、再守住,守住教育的根,守住自己的心,松静匀乐地度过每一个教育日子,用自己微弱的光,烛照学生的灵魂,以求每一个生命“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教育,就是如此朴素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