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小组选书时我没有发表意见,因为我想让年轻人选择,在一起看他们愿意看的书,年轻人这样选择,必定有他们的理由,那正是我想要了解的不同视角,那可能是我已然失去的心境。阅读不需要意义,我喜欢的美好的事情,大多没有具体的意义。生活没有目的,做无用之事,以渡有涯之生。
网上下载了这本书开始看。
第一篇是关于“幸福”。幸福可以无限靠近,但无法彻底抵达,不懂幸福,不过白岩松书里说:不是“懂”才可以交流吧?如果只有“懂”才可以交流,这个世界上99%的交流都消失了。正是因为不懂才交流,交流是懂的开始。
幸福和年龄有关,我已经进入幸福指数最低的年龄了?什么样的人最幸福?我们总是被灌输:要好好工作、要加倍努力、要成就更多,只有这样才能有好日子过,才能开心快乐幸福。但如果放大到整个人生的长度来看,决定一个人过得幸福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1938年,哈佛大学开展了一次史上对成人发展研究最长的一次研究项目。这个名叫The Grant & Glueck Study的研究持续了76年,在此期间,他们跟踪记录了724位男性,从少年到老年,年复一年地询问和记载他们的工作、生活这批人经历了二战、经济萧条、经济复苏、金融海啸,他们结婚、离婚、升职、当选、失败、东山再起、一蹶不振,有人顺利退休安度晚年,有人自毁健康早早夭亡。在76年的时间里,这些年轻人长大成人,进入到社会各个阶层。成为了工人、律师、砖匠、医生,有人成为酒鬼,有人患了精神分裂。有人从社会最底层一路青云直上,也有人恰相反,掉落云端。现如今还健在的研究对象都已经是90多岁的耄耋老人。
那么,这七十几年来、几十万页的访谈资料与医疗记录,究竟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研究结果与启发?到底什么样的人生是我们想要的?如何才能健康幸福的生活?你可能首先想到的是钱,名望,或者成就感?但并非如此。明确的结论用一句话概括是:好的社会关系能让我们过得开心、幸福。当你的小时候,和父母、同学、师长的关系,长大了和伴侣、子女、朋友的关系良好让你快乐和健康。具体来说: 孤独寂寞有害健康。最重要的是关系的质量要比数量更重要,尤其是良好的婚姻至关重要。不是说结了婚你就不孤独了。而且即便你身在人群中,甚至已经结婚了,你还是可能感到孤独。朋友的数量、结婚与否,都不是真正的决定因素。整天吵吵闹闹的关系对健康是有害的。成天吵架、没有爱的婚姻,对健康的影响或许比离婚还大。不必在意朋友的数量,而应关注自己人际关系的满意程度,心态决定一切。当智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一个人金钱上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他与他人的关系水平。Robert
Waldinger教授说,在他们研究的一开始,不管贫富,年轻人都坚信名望、财富和成就是他们过上好日子的保证。而回顾他们的一生,他们发现并非如此。
看完这篇研究,觉得教授上了一碗世俗认可的鸡汤,就这研究结果花了近一个世纪?近一个世纪就这结论?有点失望。不过转念想:大道至简吧。
书里提到了史铁生,和史铁生对照,大多数人都是幸运的。二十多年前,看了史铁生的文,很多年后,偶然看到他去世的消息,黯然。地坛公园的夕阳依旧,玩耍的孩子不会回来了。每个人都会归于尘土,不是每个人会让一个公园染上他的色彩、留下他的气息。决定下次去北京一定要去地坛公园坐一坐。
看到这里的时候,背景音乐是李健的歌“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恰似这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有人说李健符合我们最想看到的生活模式:有尊严、做自己,还是可以过得很好,还是有世俗的名和利,真好。生活,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