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维姆·文德斯
“我们不只是用相机拍照,我们带到摄影中去的是所有我们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爱过的人。”---安塞尔亚当斯
因为“青年年梦想家”公众号的推荐,然后知道了这部纪录片,是关于摄影的。在推荐文里,作者这样说到:“很喜欢片子的开头‘每一个摄影师的生活、他所处的环境、他们的经历都不一样,导致不同的摄影师拍摄的视角不一样,在完全相同的地方,每个摄影师拍摄的作品也会不同’”。深以为然。
影片的详情是这样介绍的:“他的镜头是打开的心眼,在最细微处直视灵魂,看到巴西巨坑五万掏金者的集体面相,看到科威特油井冲天大火的真正英雄,看到非洲的死亡延续着生存。每次的拍摄方案都是经年的万里长征,是人神共舞,每次成果都引起巨大回响。合导的儿子伴着老爸远征,只见他用海象的视角,拍出但丁的地狱。再来到地球重病的现在,他重建了一座森林。”
萨尔加多,他用镜头见证了那些历史,有过大笑,有过难过、有过痛哭、有过无奈、有过绝望、也有过希望。
他用照片记录着那些不被人们关注的时刻,他探寻着人类心灵的世界,记录着那个时代人们的希望与痛苦,死亡与悲伤。导演说“毕竟,人类才是地球之盐”。
影片中,他说“当你拍肖像的时候,不仅仅是拍一张照片,而是要呈现这张照片里的人”让我印象很深刻。我突然想起在网上看到的一句话“每一张照片,都是时间的标本”,而在萨加尔多的照片里,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故事。
也让我知道,照片是可以讲故事的,也开始有些理解了人们为什么会看到一幅作品,会感动,甚至会流泪。
他的摄影:
1973年:尼日尔,最初的摄影
1977-1984:《另一个美洲》—认真生活的人们
1981-1983:巴西——葬礼、祈祷、精神
1984-1986:萨赫勒——饥荒,死亡和绝望
1986-1991:《劳动者》——向构筑世界的人们表达敬意
1993-1999:《出埃及记》——卢旺达的悲伤。
2004-2013:《创世记》—一封给地球的情书
关于《出埃及记》,他说道:“在这样的惨状里,真正打动我的,是母亲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孩子那样相信他们的母亲”
“当我离开那里,我也病了,我病得很重,我没得什么传染病,只是我的灵魂病了”“在经历了卢旺达的悲惨岁月后,我离开那儿什么都不相信,不相信人类的救赎,人们根本没办法这样活着,我们不配活着,没人配活下去”
“多少次我放下我的相机,为我所看见的东西大哭”
回到巴西的他开始质疑自己人文摄影的工作,从他的自述中可以感受到,当见证了卢旺达的悲惨岁月之后,心中的绝望和悲伤。
在萨加尔多的一生当中,妻子莉莉娅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摄影师的开始是因为妻子的第一部相机。她无条件地支持他的旅行探索,并和他一起研究整理编辑出版作品,到后来重新种树的大胆想法,让萨加尔多重新看到了希望,而才有后来的《创世记》。
他说“不敢相信,这些树能长到40米甚至更高,活上个400 500年多么神奇的力量,想想这些三个月大的树苗,想想这些三个月大的树苗,会在400年后长到头,也许从这里开始,我们能够感受到永恒的概念,也许永恒是能够测量的”
他说“这片土地对我来说太重要了,我们形成了这片土地的循环,在这个循环里,我们度过了一生,我父母的人生,我姐妹的人生,我的大部分人生,今天,我们又一次在这里生活,莉莉娅和我,这片土地一直在诉说着我们的故事,它见证了我的童年时代,陪伴着我的老年时光,当我死去的时候,这片森林将恢复我出生时的状态,整个循环就圆满了,这就是我一生的故事。”
萨加尔多,我从他身上看到了他对于人类的热爱,对地球的热爱。
影片中有很多作品,而这张给我印象非常深刻。
三个孩子,两个孩子的明亮眼睛里充满了生的希望,另一个孩子眼神暗淡,透露着死亡。希望和悲伤,直击心中。
在看影片的过程中,心情很复杂,因为看到了曾经我所不知道的岁月,看到了在那些岁月里有着怎样的悲伤和绝望。时代的残酷,政治的暴力,生命的脆弱,对死的恐惧,对生的渴望,对命运的无奈。
幸好,在经历了那么多悲伤之后,人们依然带着对未来的希望,勇敢向前行进着
摄影记录着曾经的悲伤,但也同样见证着未来的希望。
摄影是一种记录,是一种表达,是一种探索,也是一种勇气和力量。
在时间轴上,每个瞬间都是独一无二的,且不可重来。
愿在记录的瞬间,深感那些藏在生活里的细节,不管它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