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站在财政部大楼的落地窗前,俯瞰着伦敦城,嘴角挂着难以掩饰的得意笑容。他手中握着一份刚刚签署的文件,上面赫然印着《电子产品进口关税调整法案》。这份文件,是他花了整整六个月精心设计的"杰作"——一个足以埋葬他政治对手理查德的完美陷阱。

"终于等到这一天了,"布朗轻声自语,手指轻轻敲击着窗玻璃,节奏中透露出胜利的喜悦。窗外阴云密布,仿佛在预示着什么,但他毫不在意。

六个月前,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商务大臣理查德公开质疑布朗的财政政策,让他在首相面前难堪。那一刻,布朗就下定决心要让理查德付出代价。作为财政大臣,他深知经济政策是最锋利的武器。布朗转身走向他那张桃花心木办公桌,桌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种经济报告和分析图表。他翻开其中一份标有"机密"的文件,里面详细记录着理查德的政治支持者——几家主要电子产品进口商的财务数据。这些企业为理查德提供了大量竞选资金,是他们关系网的核心。"提高进口关税,保护国内产业,"布朗喃喃自语,脸上浮现出狡黠的微笑,"多么完美的理由。"他拿起电话,拨通了一个熟悉的号码。"亨利,法案已经签署了。明天就会公布。"电话那头传来一阵恭维的笑声。"太好了,布朗先生。我们的工厂已经准备好扩大生产了。"

亨利是布朗大学时代的朋友,现在经营着一家电子产品组装厂,也是布朗秘密投资的企业之一。"记住,我们的关系必须绝对保密。"布朗压低声音,"这次关税调整会让那些依赖进口的竞争对手成本大增,而你们这些国内制造商将获得巨大优势。"挂断电话后,布朗靠在真皮椅背上,闭上眼睛想象着理查德得知消息时的表情。这项关税政策表面上是为了保护国内就业,实际上却是他精心设计的商业陷阱。理查德的支持者们将面临成本暴涨,而他自己投资的工厂将独占市场。

第二天,当关税调整的消息公布后,媒体一片哗然。《金融时报》头版标题写着:"政府大幅提高电子产品进口关税,国内制造商欢呼"。布朗特意安排了几家媒体采访,他站在镜头前,表情严肃而诚恳。"这是为了保护我们本土的就业机会,"他对着话筒说道,声音充满感染力,"太多英国工人因为廉价进口产品而失去了工作。作为财政大臣,我有责任确保我们的经济健康发展。"镜头外的布朗助手们交换着满意的眼神。这场公关表演堪称完美。然而,布朗没有注意到角落里《卫报》记者莎拉·威尔逊锐利的目光。她正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着什么,眉头紧锁。

接下来的几周,事情似乎按照布朗的计划顺利发展。进口电子产品价格飙升,消费者怨声载道,而国内制造商订单激增。亨利几乎每天都会给布朗发来好消息——工厂在扩招,利润在增长。

与此同时,理查德的支持者们开始陷入困境。布朗通过财政部的情报网络得知,三家主要进口商已经开始裁员,其中一家甚至考虑申请破产。每次内阁会议上,理查德的脸色都更加阴沉。"布朗,这项关税政策正在造成供应链混乱,"

一个月后的内阁会议上,理查德终于发难,"中小企业根本无法承受这样的成本增加!"布朗早有准备,他从容地翻开一份文件:"数据显示,国内电子产品制造业新增了1200个就业岗位。短期调整期的阵痛是不可避免的,理查德。"首相赞许地点点头,理查德只能不甘地闭上嘴。布朗低下头假装查看文件,掩饰嘴角的得意笑容。

然而,就在布朗以为胜利在握时,事情开始出现微妙的变化。首先是亨利打来的电话语气不再那么兴奋。"原材料价格涨得太快了,"亨利在电话里抱怨,"虽然成品关税保护了我们,但我们的零部件大部分还是需要进口。"布朗不以为意:"坚持一下,等那些进口商倒闭了,市场就是你们的了。"又过了两周,布朗开始接到更多令人不安的消息。由于国内制造商缺乏竞争,产品质量下降而价格却不断上涨,消费者开始寻找替代品。更糟的是,地下黑市上走私电子产品开始泛滥。

一天早晨,布朗的私人手机突然响起。是亨利,声音里带着恐慌。"布朗,情况不妙!工人们在罢工!他们说工资涨幅跟不上物价上涨速度!媒体已经在工厂门口了!"布朗猛地从床上坐起:"控制住场面,别让媒体发现我们的关系!"他匆忙赶到办公室,发现桌上已经堆满了紧急报告。国内制造业并未如预期那样蓬勃发展,反而因为缺乏进口竞争而变得懒散低效。

更糟的是,由于整个供应链被打乱,许多工厂——包括亨利的——都面临零部件短缺的问题。当天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各路记者的问题像利箭般射向布朗。"大臣先生,有报道称您的朋友亨利·格林从关税政策中获益,而您是他的秘密投资人,对此您有何评论?"《卫报》的莎拉·威尔逊直截了当地提问。布朗感到一阵眩晕,但他强装镇定:"这是毫无根据的指控。政府政策是为了国家整体利益。"

然而,第二天《卫报》头版刊登了布朗与亨利的秘密会面照片和银行转账记录。报道详细揭露了布朗如何设计关税政策来帮助自己的商业利益,同时打击政治对手。议会立刻炸开了锅。反对党领袖要求布朗辞职,甚至连首相也开始与他保持距离。

更糟的是,经济数据显示,这项关税政策不仅没有创造就业,反而导致整个行业陷入混乱,物价飞涨,消费者怨声载道。布朗坐在办公室里,面前堆满了要求他下台的报纸。电话铃响起,是亨利。"工厂要倒闭了,布朗,"亨利的声音嘶哑,"我们撑不下去了。工人们在示威,供应商在起诉我们,银行要收回贷款..."

布朗机械地挂断电话,走到窗前。同样的景色,现在看起来却如此不同。他精心设计的陷阱确实困住了人——但不是理查德,而是他自己。门被推开,他的私人秘书脸色苍白地走进来:"大臣,首相要求您立即去见他...还有,警方经济犯罪调查科的人也在外面等您。"布朗感到双腿发软,不得不扶住窗台才能站稳。他望向窗外,恍惚间似乎看到自己正站在一个深坑底部,而这个坑,正是他亲手挖掘的。"关税..."他苦涩地喃喃自语,终于明白自己掉进了怎样的陷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