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仪器管理队伍激励机制与发展研讨会在我校成功举办
为打造一支与世界一流大学相适应的实验技术队伍,提升这支队伍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仪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这支队伍向世界一流技术专家的方向发展。中国科大生命科学实验中心召集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11所985高校于4月11至12日在我校召开大型仪器管理队伍激励机制与发展研讨会。
本次会议的议题是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引导管理人员提升仪器管理水平,提升服务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打造一支与世界一流大学相适应的实验技术队伍。
会议开始,中国科大公共实验中心鲁非主任代表学校欢迎各兄弟院校的代表前来交流,分享各自单位的宝贵经验,为我校实验技术队伍的改革传经送宝,并介绍了我校平台建设的整体情况。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生命科学实验中心主任胡兵教授介绍了生命科学平台的情况,以及目前正在推进的绩效改革情况。本次会议的召集人,生命科学实验中心主任助理罗昭锋介绍了会议的筹备情况、会议的目标、核心讨论主题,以及期望取得的成果等。
激励机制主要体现在绩效奖励和职称两个方面。从本次参会的11所高校情况来看,10所高校均建立了相应的绩效激励机制。按照一定比例,将测试收费的一部分作为绩效奖励给相关的仪器技术人员。不仅改善了相关人员的待遇,也提升了仪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技术水平。
整体而言,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四所高校的平台激励机制相对比较完善。这四所学校的平台建设相对较晚,年轻人才较多,历史包袱较少,改革步伐较大,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职称晋升方面,以上四所高校在国家的技术职称体系外,进一步建立了适合仪器管理技术队伍的内部职级。内部职级主要与技术水平相关,与绩效直接挂钩。同时清华大学(首席专家、资深专家等)、上海交通大学(卓越计划)、浙江大学(求是特聘)、南京大学(关键技术岗位)等高校出台了高端技术人才支持政策。
在绩效方面,各单位已经形成共识。这次会议讨论较多的是如何发挥绩效的导向作用。通过制定出一套合理的考核方案,在鼓励先进、兼顾公平的基础上,推动高水平技术队伍的发展,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为前沿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撑,充分发挥大型仪器在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
代表们对技术队伍的量化考核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量化考核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仪器运行机时、测试收费、出勤和非工作时间段值班情况、仪器技术含量、培训情况、用户数、技术革新项目和级别、技术和仪器专利、技术奖项及级别、技术测试或服务委托数、争取外部资源的情况等。
另外,还有很多特殊的情况需要考虑。由于每个单位都有自身的特殊情况,不同仪器,不同技术工作其难易程度不同。如何平衡不同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另外还有高水平技术人员如何认定,公益事务如何激励等。还有很多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多家单位目前正在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代表们认为,这是一次非常及时和务实的讨论会,经过1天半的热烈讨论,会议圆满结束。这次会议将会推动各单位仪器技术队伍的激励机制建设,相信会为高水平技术队伍的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