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手册1》(The Read-Aloud Handbook)是美国阅读大师吉姆·崔利斯的著作,被美国数十所教育院校选为指定教材,全球销量突破200万册,我读的已经是这本书的第七版了。 吉姆·崔利斯是谁?这本书能有什么魔力能吸引如此多的人?
吉姆·崔利斯(Jim Trelease)毕业于马赛诸塞州大学,曾经作为撰稿作家及画家在《春田日报》任职20年。其间,他以志愿者的身份每周去社区学校,跟孩子谈与自己职业相关的话题。 1979年,他自费出版了一本小册子,宣传朗读的重要性,并编制了朗读书单。这就是《朗读手册》的雏形。想了解更多吉姆·崔利斯的情况,请登录他的网页:http://www.trelease-on-reading.com/index.html
在梳理《朗读手册1》的过程中,我清晰了整本书的架构,把真正启发我的地方着重列了出来,这本书有很多数据和实例,希望家长们都去读一读,没时间的话就看看我的整理笔记。 本书一共分前言、十个章节和附录部分。
第五章 持续默读的力量
持续默读(SSR),Sustained Silent Reading,最主要是激发孩子为了愉悦而去自主阅读。
这个概念包含很多条件比如抛开一切,专心阅读,每天个人的阅读时间,持续不受干扰的阅读时间,自发性自由阅读。
SSR基于最简单的一个原则:阅读是一种技巧,因此你用的越多,就越能更好地掌握它。
1、美国,持续默读在学校的推广有争议,不过作者举了很多数据和例子,来证明持续默读的作用。当然SSR的效果因人而异,不过书中也有一些建议。
(1)学生每周独立阅读2小时。也就是说每天阅读20分钟。
(2)老师(或助教)要一起阅读,而不是只是监督学生。
(3)要有足够多的SSR的读物。
(4)暑期阅读计划--给孩子们朗读并让他们自己阅读,还要带孩子去实地考察,即使只是去参观本地的消防队、博物馆或动物园。你还要与他们交谈并倾听他们的心声。
(5)家中推行SSR同样适用。上述建议同样适用于家庭。
2、规定孩子读书,最后会不会让他们兴趣全无?
不会,比如10岁的孩子被强迫刷牙或换内衣裤,他们长大会停止做这些事吗?不会。所以我们为什么要认为强迫孩子看书会扼杀他们对书本的兴趣呢?
兴趣往往是自己发现的,而非被教会的(这就需要家长为孩子朗读)。
注意以下几点:
(1)大人要做好榜样,让孩子看到你天天看书,最好和孩子同时看书。
(2)对于年幼的孩子而言,看着书里的图画、翻页,就可以称之为“看书”。
(3)孩子自己挑选他们想看的书。
(4)定时间,刚开始时间短一些,等孩子大一点,阅读量增多后,再延长时间。
(5)报纸、杂志也应该算到阅读时间里。
3、“计算机奖励计划”,“阅读管理计划”好吗?孩子们到底是为了内在的奖励(书本的乐趣)而阅读,还是为了“外在的”奖励—奖赏(分数)而阅读?
计算机阅读奖励计划主要是美国学校推行的一种奖励计划,主要问题在于执行时忘记了初心,就是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而且过于依赖计算机而忽视了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和讨论。
4、看报纸、杂志算阅读吗?该制止孩子们看“没营养”的书吗?
看报纸、杂志当然是阅读,看“没营养”的书一样可以提高阅读能力。
详见我的读书笔记https://www.jianshu.com/p/1b9a5fa41ae0
5、如何判断持续默读者是否在真正阅读某本书?
与孩子们讨论,而不是提问。把这种讨论变成一种社会交往。
和我聊聊这本书。它主要讲了什么?你为什么首先选了这本书?你觉得它属于哪种文学体裁?你喜欢的角色是谁?为什么?随着故事的发展,角色有什么变化吗?
如果有一个像奥普拉那样美国最棒的阅读老师,孩子们更有可能受到激励去阅读某个作者的作品。奥普拉读书俱乐部成功的关键在于,她意识到
我们是语言交流的物种;最首要的是用语言表达自我。
比如我们看了一场好电影,我们与身边的人会说,这部电影蕴含什么道理吗,我们只会问,嗨,你觉得这部电影怎么样?
我的理解:当孩子看完书,你要与之聊聊,就不能直接提问,把平等讨论变成了居高临下的提问和回答。组建读书会也是家长能为孩子做的最棒事情之一。孩子们可以推荐自己爱读的书,也可以共读一本书,然后讨论。
第六章 家庭、学校和图书馆的阅读环境
这一章作者主要强调图书馆的重要性,用有限的经费设计封面,将书架上的书封面朝外,让图书馆更成功;建立家庭图书馆,哪怕只有属于自己的12本书。
美国的图书是比较昂贵的,中国书籍的价格相对便宜,遇到网上书店的一些活动,能以很优惠的价格买到心仪的好书。当然,美国分罗密布的图书馆是他们的优势,一个朋友去美国游玩,凭着护照就可以一次借50本书,在中国还是比较难的。
在北京、上海这些城市,图书馆书籍资源还算丰富,但是距离比较远,社区图书馆数量也很少,不过这几年,大的图书馆已经开始探索和一些社会力量合作,建立社区图书馆,可以说是一大进步。
图书馆距离远,不方便,由于图书价格优惠,经济许可的条件下,多多买些图书吧,建立家庭图书馆,点燃孩子心中阅读的火焰,是最宝贵的财富 。
第七章 数字化学习的利与弊
1、电子书的好处和坏处
出版商赚钱,购买者省钱,还节省了时间空间。不过,它也伤害了孩子的视力。
2、在线学习:得还是失?
正面一方:凯西·戴维森在《你看:注意力的大脑科学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方法》中指出:
我们天生注意力分散,必须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学会集中注意力,才能在需要完成重要的多重任务时,让注意力足够集中。
“(多任务处理)是21世纪的理想模式……在互联网上,链接无所不能,而且可以随时浏览。”我们完全可以处理多项任务。
就像台式电脑促使我们重新整理自己的工作和游戏空间一样,现在我们需要整理自己的思路。大脑的神经可塑性可以使这轻松实现。
反面一方:
孩子就是孩子。奈特·史图门在斯沃斯莫尔学院做过调查,同学们使用电脑主要就是玩游戏,给男朋友或女朋友发邮件,聊天。
多任务处理会降低成功的可能性。
持续不断的上网会削弱思考力和创造力。因为没有空闲来消化一天的学习和经历。
超链接(在线阅读)会妨碍理解。
最后作者给出了一个处理方式:使用电子书来进行简单的休闲阅读,使用纸质书来学习和掌握知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