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提到,与孩子、包括我们成年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第一步是同理心,即认同、接纳ta的情绪。那么接下来要做的是倾听,积极倾听!
生活中,大多数父母们已经习惯了评判、劝告、说教,甚至威胁警告,当孩子述说时,父母的大脑在飞速运转,还原场景,凭着已有的经验,快速做出判断。
有的父母能引导孩子讲完全后会说说自己的看法或建议,有的父母甚至等不及孩子讲完就拋出他们的结论。
其实,每个孩子都拥有强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父母迫不及待地给出建议和答案时,实际上在切断孩子自己思考的路径。接纳情绪是邀请孩子开口沟通的敲门砖,倾听是打开孩子的谈话之门,积极倾听则是如何保持这扇门的敞开,并能让孩子在自述中内观、思考,自己寻找方法或答案。
那么什么是“积极倾听”?
有“积极”就会有“被动”,被动倾听是在孩子述说时认真地听,配合“嗯”“是么”“这样啊”“还有么”等等语气助词,以达到让宝宝继续讲下去的目的。事实上,只要肯耐心、宽容一些,给孩子一个可以述说的“安全环境”,单就“被动倾听”都足以成为去向孩子心门的路径。
而积极倾听则更为有效,积极倾听是聚焦聆听的层次,它通过积极地关注,合适的语言引导,使信息的传送者与接收者建立关联。当孩子感到被关注、被理解被支持时,会对父母产生温情与信赖,ta的理性思维回归,开始客观地思考,寻找最佳解决方法。当父母积极关注倾听孩子时,也会产生更加温暖和亲密的感情,她/他就会理解那个人欣赏他看世界的方式,使自己进入宝贝的世界。父母会发现一种全新的欣赏与尊重,一种更深的关怀。
父母与宝贝的沟通中,“倾听”是路径,“积极倾听”则是有效沟通的“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