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篇公众号文章,大概讲清华教授接受自己的女儿是个普通人的事实。但其实,这里面隐含着她‘普通人’的定义和我们的‘普通人’定义是一样的吗?
今天倒不是讨论这个理解的区别,看完整篇文章,我觉得现在社会其实是越来越接受多元文化和理解了。因为大家都开始接受自己是普通人,且觉得这没什么可羞耻的。因为在以前的观念,成为一个普通人好像就是无能、失败的代名词。不知道这个思想是怎么来的,以至于其实我们很难突破这个思想,还很束缚在里面。
然后,我又在想为什么现在就越能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了,这一观念也逐渐大众化。又是什么原因呢?我在想,是不是现代社会压力太大,比起以前想成为一个不普通的人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天赋和运气,但是我们大多数人都达不到,所以用这个观点来说服自己,做个普通,活得快乐就行。但是我觉得我这样的理解还是很片面。或许,是不是时代的一些核心价值观在改变,我们不再以结果来简单地判断别人和自己,而是更注重过程了。
在这公众号里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比起成为一个不普通的人,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人其实更重要。这里面就含着我们最重要的其实是了解自己。我觉得大多数人这一点可能一辈子都没明白,大家都在匆匆忙忙庸庸碌碌地比较着,好像自我价值感一定要从和别人的比较中来获得,这其实是不是说明这些比较的人都不清楚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从毕业到现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感觉经历了很多。之前从来没人告诉过我们要去寻找自己感兴趣想要做的事,但是毕业之后,才发现这个问题对于自己是多么的重要。这几个月的找工作经历,让我明白,我虽然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我清楚自己不想要什么。
就算做一个普通人,也得不断去探寻并了解自己啊!加油!小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