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台》是贾樟柯的电影三部曲之一,是中国文艺电影的典范之作。贾樟柯的电影就像他自己一样,文青范,很内敛,更多的是注重在外界环境变化下人的内心世界。
《站台》正是是这样的一个代表,它是一部以改革开放为背景的电影,整个片子是从1979年开始的。正当改革的春风在沿海的城市之间吹过的时候,一切灰色、压抑都被伴随物质生活的丰富所带来的缤纷色彩而代替,人们的心里就像是被一股溪流润养,新鲜事物的新奇,生活方式的改变,迷乱着本已闭塞的双眼和已经僵化的肢体。人们的双眼开始迷恋的不再是衣食住行,娱乐成为了大家都迫切关注和需要的,僵硬的肢体也开始各种手舞足蹈。伴随着开放的深入,物质变得更加丰富,但是在整个转型过程中,人们的精神世界,却并没有像它华丽的外表一样越发光鲜灿烂,而是在嘈杂的环境中,离内心的自己渐行渐远,需求的更多,渴望的更多,刺激,焦躁是生活的常态。而这些外表的背后却是一个又一个孤独的心。
贾樟柯的《站台》就是将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的社会底层人物的精神变化展示出来。整个电影的主线,就是文工团的文化节目的变迁以及人物的感情的变化。故事的主人公们是沿海一个小城市的文工团的职工,他们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得到了精神上的解脱,文化上也追求更加丰富的境界。这时候他们的节目比较传统,并且以朗诵、舞蹈为主,每个人都是非常自由并且愉悦的。虽然大家的物质生活比较改革前并没有太多的改变,也只是基本的吃饭穿衣可以满足。但是一群刚刚成年的男男女女却可以聚集在一起玩闹,看电影,吃瓜子,单纯的爱恋气氛在文工团的职员间弥漫。他们的身上充满着青年的激情和追求,这个时候的他们特别爱看火车,总会在火车来的时候,一群人傻傻的跟在火车后快乐亢奋的奔跑、放声大叫。张扬他们青春的个性。导演在这里安排这一场景,暗含了标题《站台》,让人不得不被这种青春的美好和热烈,自由的情感的放纵所感染。这个时候,他们的精神世界,应该是充足的、享受的。
但是这种简单的快乐并没有持续太久。张军和钟萍的公开恋爱,崔明亮和尹瑞娟的暗恋,给他们的生活掀起了波澜。因为父母的反对,他们的爱情变得曲折。可是,搭着改革的春风,文工团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由国家所有改为私人承包。小心谨慎的文工团老职员们,都心生退怯,害怕、担心、犹豫、矛盾,没有人愿意倾尽积蓄去尝试,做改革的实验羊。许多人表现出事不关己,作壁上观,看热闹的消极态度。这些都从侧面反映了改革初期,人们的思想觉悟不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心态。
有些胆量的老周承担下了文工团,带着文工团的成员即将离开,开始辗转各地的演出。可是,尹瑞娟的爸爸却病了,不能跟随文工团离开,她和崔明亮的暗恋就随着一辆大篷车的离开而彻底破产了。而张军和钟萍终于摆脱了家庭的束缚和阻挠跟随文工团离开了,却因为一次幽会被抓进派出所,张军没有胆量承认恋情和不断的退却,让钟萍彻底失去了信心,远走他乡,再不相见。这一段激烈但洋溢着青涩的爱恋也就彻底结束了。在这里,我隐约看见导演亲手为他们降下了青春的帷幕。
故事在这里开始了快进的模式,一晃几年过去,改革也步入到了新的阶段。在文工团的崔明亮、张军和其他的成员,放下了过去的传统音乐。女孩们的艳舞,男孩们的情歌和街舞,杀马特的造型,给整个文工团蒙上了焦躁、繁忙的沉重气氛,白天麻木的表演,夜晚尽情放纵的嗨歌,跳舞,男男女女再没了以前爱恋的羞涩。热烈而亢奋的夜晚,每天都在上演。但是,崔明亮他们并没有感到充实和真正的快乐。他们的烟瘾和酒瘾越来越大。再没了,青葱岁月时一起喝醉酒唱着《路灯下的小女孩》的肆意潇洒。
这个时候的他们为了生计,早已经没有以前玩音乐的兴致,在各个地区辗转演出,人们更喜欢看劲舞和火辣的节目,他们的文工团也就很自然的转型了。比起之前的承包,这次是如此的主动,甚至是欣然向往。这大概就是改革的影响吧,物质丰富了,却更想追求更多的物质。为了追求这一现实的目的,他们可以放弃作为表演者的骄傲,在舞台低下他们曾经高昂的头,去迎合、去屈膝奉承,崔明亮和张军可以在舞台上扮流浪歌手,也可以忍受人们不断扔来的臭鸡蛋。女孩们可以在陌生的男子面前搔首弄姿,只为博得文工团演出的资格。
但是背后呢?女孩们因为被耍了,而深深的感受到屈辱和不堪,他们是演员,不是小丑,可是这样的区别,早在人们的眼前没有区别。不管你是艺术还是市井杂耍,人们看重的只是感官上的刺激和恶俗的一点搞笑。是不是所谓的艺术并不重要,文工团也由改革前的体面单位,变成不入流的杂耍团子。
此时已经是80年代末期,文工团昔日的小伙子们已经不再青涩稚嫩了,他们被岁月染上了沉重的印记,叼着烟,乱蓬蓬的头发,一副睡眼惺忪的散漫模样。影片里并没有交代文工团的现状,但大家都回到了省城。张军为自己剪掉了长头发,开了一家自己的理发店,过起了最普通的生活。崔明亮也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见到了早已经被生活磨平棱角,已经成了公务员的尹瑞娟。后来,崔明亮和尹瑞娟结婚了,生活平静的就像是一汪毫无波澜的湖水,尹瑞娟抱着孩子在一边玩耍,崔明亮歪在沙发上安静的睡着了。
影片就在这里悄然落下帷幕,整部片子有3个多小时,没有特别明显的高潮和激动人心的时刻,可是看下来,你的心却绝不会像开始的时候那么平静。
随着物质改革的深入,人们的精神世界变得空虚,只能通过外在的物质体验来不断满足,可是得到的却是更大的空虚,奋斗、理想,变得那么苍白无力,影片最后崔明亮在沙发上沉沉睡去,也暗含他最终屈服于生活。
《站台》这部影片将改革开放80年代人的精神面貌展露无遗,是一部反思社会、追诉人性的片子,什么是理想,什么是追求,80年代的人在青春年少的时候也有追求,但是最终他们都回归了生活,我不能质疑他们最后的生活方式怎么样,我只能说,他们太过于生活了,完全没有了精神的支撑。有人在看完影片后,并没有太大的感触,可能他们已经习惯了仅仅在歌曲和课本上见到或者是听到理想这个词了,现在的大多数人,没有几个会谈理想,他们只会谈论做什么更赚钱。这就是现实,现实是人们更在乎生活这样可以触碰的实体,对于理想,也就仅仅是一种虚妄的美好,停步在幻想,滞留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