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30 四月份最后一天,我在大连,根本看不见采山菜的。
昨天,出去散步时问二哥,春天来了,怎么不上山了?他说山上的山菜都拔败了,有些人连根拔起,越来越少,现在山上人比菜多。
老家那里,我的老师非常开心的晒晒他的山菜包子,玉米面,包好了还用油两面煎,金黄色的,有点儿油嘠的,看着就馋的流口水。
我小时候,房后儿就是山,最先下来的山菜有驴夹板儿,山生菜,大耳毛,刺嫩芽……我那时个子矮,刺嫩芽根本够不着。那东西树干上有刺,扎手,一般都是大人采那个山菜,每次我采的山菜拿回家我妈都不稀得看,她说这菜她从来不采,我还挺生气的,我累得半天,在山坡上,上上下下找了这点儿山菜,妈妈还没瞧上。
妈妈说,她们上山采山菜,不好的看都不看。爸爸还直点头答应,他们说去老平顶,我听过没去过,后来知道了,那是当地很有名气的大山,她们几个人一起去大山里采山菜,不好的一概不要,她们能看上眼儿的山菜,都是她们大家公认的,大叶芹,刺五加,刺嫩芽,荞麦芽,还有什么东西我也记不住,这些菜是大山里北坡才有的,我在自己家后山采的山菜,都是阳坡出的,出来的早,还有比较好的就是三叶菜,四叶菜这两样菜的根儿叫做北沙参,我挖过,拌咸菜好吃。
今年也只能回忆一下了,那时也没有手机,没有照片,图库里有,我不会用图库。没有人手把手教我,我都不会用。
现在这里,路边的婆婆丁也都被挖走了,一个都不放过,没有种子,也没有根儿,这菜可不越来越少了。
大山里面的菜,需要认识菜的人去采,认识菜的人岁数大了,年轻人不喜欢上山,以后大山里的山菜,有的是,没有人去采呀!
到了这个季节就惦记着山菜,时令蔬菜,山里面的才是纯绿色食品。
宽甸县周边的山可大了,凤城也是长白山延脉,山也不小,可惜愿意采山菜的人越来越少了。老家那里的人,忙着种地,自己都吃不到几口新鲜的山菜。
要不是疫情来了,现在早市儿卖山菜的可不少,她们头一天采,用水泡一下,一点儿不蔫儿,一大堆一大堆的。刺嫩芽,刺五加都分开卖,那是上档次的山菜,价钱也高一点儿。还有一种蕨菜,还有猴腿儿,哎呀越想越多,我要是在老家,早拿个大筐上山了,早起上山基本上碰不到蛇,白天蛇多,出来晒鳞,多大的蛇都有,看到了怪吓人的。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年轻时说,等我退休了我就去山里住着,我要采蘑菇,我要采山菜,我要种菜养鸡,老了真的退休了,不看孩子的,出来打工挣钱,曾经的理想都忘记了。
我真的想过,等到有一天,不需要我这么拼命赚钱了,我可以去长白山那里,找个地方住下来,现在还实现不了,有人吓唬我,说那里看到过黑熊,还有东北虎,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这么多年,野猪也是有的,吓得我哪都不敢去了,还有我有点儿路痴,上山了只顾低头看菜,等抬头再看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山菜下来了,山里人这时真的不忙种地的人,怎么也得上山采一点儿。
我以前坐火车时,遇到几个五女山的人结伴去宽甸采山菜,她们一天能采七八十斤,大背包是双肩包,老大了,她们说起早贪黑,可累了,但是只要有人招呼一声儿,忍不住又跟着上山了,我真的也想跟她们一起去一次,累到走不动了才知道有多辛苦。
老了身不由己了,又能怎么样呢?想想就行了。
起床吧,天亮了,多美好的春天,不冷不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