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蜗牛刚学会骑车,为了让他保持骑车的兴趣,近期只要有时间,我们就陪他去周围的公园里骑车。
直到某个周六晚上,我们偶遇了两只小青蛙,他的骑车频次直接飙升到几乎每天一次。
一 小青蛙,明天再见!
那天要离开公园的时候,爸爸发现池塘边的小路上有两只小青蛙,小蜗牛立马被吸引住了,稀罕得不得了,恨不得去亲一口。
他趴在地上,一会儿摸摸小青蛙的脑袋,一会儿拉拉它的前后腿。那两只小青蛙可能喜欢“被宠溺”的感觉,任由小蜗牛各种马萨基。
时间有点晚了,我们得回家了。可是小蜗牛不想跟小青蛙分开,他问可不可以带小青蛙回家。
我们告诉他,池塘是小青蛙的家,它如果被带走了,它的爸爸妈妈会着急坏的。而且池塘是小青蛙的家,这里有青蛙活下去所需要的水、食物跟伙伴。如果我们把青蛙带回家里,它们会死掉的。
小蜗牛跟小青蛙告别:小青蛙,我叫XX,你要记住我的名字啊。今天太晚了,你先回家吧,咱们明天再见。
然后他把小青蛙放回了池塘。
二 我跟小青蛙有个约定!
回家的路上,小蜗牛问了一个问题:刚刚的小青蛙是男生还是女生?
到家以后,我们就开始查。
我们查阅了青蛙的身体特点、变态生长过程以及分辨雌雄的方法。查完以后,小蜗牛心满意足地睡了。
第二天是周日,小蜗牛起床后就要求去公园见青蛙。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带他去。
周一放学后,小蜗牛又要求我带他去。
我说一会儿有超级大的风,还会下雨。
小蜗牛说:妈妈,就带我去五分钟,拜托了!我跟小青蛙有约定啊!
判断了下天气情况,短时间应该不会下雨。那就去公园吧。
小蜗牛到了放生青蛙的地方,喊:小青蛙,我是XX,我来看你啦!
找了一会儿,没看见青蛙。他用小棍子划拉着水面,心烦意乱。
赶紧救场。
我说小青蛙可能躲雨去了,你看这大风,一会儿咱们两个还不走,就会被雨淋湿的。
这个时候,老天特别配合得刮起了大风,小蜗牛的心情从难过切换到了担忧,拉着我赶紧回家了。
其实这天我很自责。
因为想着见到青蛙的可能性不大,我就没有重视再见青蛙这件事。就想着有时间就带小蜗牛去看,有其他重要的事就晚一点去。没想到小蜗牛这么重视这个“约定”。
说话算数,还得跟孩子学习。
三 小青蛙,你怎么还不出现呢?
从那以后,去公园跟青蛙见面成了我家晚饭后、周末的第一要事。
起初几天,没有找到小青蛙的时候,小蜗牛会失落,对着水面喃喃自语:小青蛙,你怎么不出现呢?
爸爸带着小蜗牛,对那片水域周围展开地毯式搜索:池塘边、草丛里、小路上、矮树丛……
我们也做好了见不到青蛙的准备。现在春暖花开,草长莺飞,如果找不到青蛙,我们就因地制宜,随机应变,想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
事实证明:公园里的惊奇真是太多了。
我们的确没有看到青蛙,但是我们看到了成片的青蛙卵,看到了成群的小蝌蚪,看到了走起路来霸气侧漏的癞蛤蟆,也看到了一条超过20CM的大蚯蚓。这些东西,足够让小蜗牛“哇塞”一整晚。
四 我还会看到小青蛙的!
在与青蛙分开的第13天,小蜗牛终于再次遇到了青蛙。
他高兴极了!
他兴奋得滔滔不绝。
青蛙可以在水里生活,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它是两栖动物。
这是一只男青蛙,你看,它有鸣囊。只有男青蛙才有鸣囊,它通过叫声,可以吸引女青蛙来跟它做好朋友。
青蛙的小时候叫小蝌蚪,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前腿,最后尾巴变短消失,小蝌蚪就变成了青蛙。
青蛙的后腿很长很有力气,所以它能跳很远。你看看它的后腿是不是很有肉?
青蛙后腿脚掌上有蹼,这是帮助它游泳的。
后来,青蛙挣脱了他的手,逃跑了。
我说,青蛙身上滑溜溜的,因为它皮肤上有黏液,这些黏液可以保护它不被太阳晒伤,也可以帮助它从你的手里逃脱。这是它的自我保护。
小蜗牛有点惊呆,有点难过,但是很快就缓过来了。他说,没关系,明天我还会看见小青蛙的。
五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每次去公园必打卡的地方就是那个池塘。就算没有看见小青蛙,小蜗牛也不会难过了。因为他知道,就像他在幼儿园的好朋友一样,小青蛙就在那里,总会见到。
孩子的好奇心被满足了,他就不会再有执念:必须把青蛙带回家。
在公园里,除了能够看到很多他在书本里看到的蝴蝶、甲虫、蜗牛等小昆虫,也能够看到丁香、樱花、海棠等植物。
在书本上看到的,在现实中再次接触到,对于小蜗牛而言,有种想象照进现实的感觉。原来那些书本里的东西都是活生生的,不只是眼睛能够看到,还能够用手摸得到,用鼻子闻得到,用皮肤感受得到,用嘴巴品尝得到。
他不仅懂得了,最重要的是他感受到了。知识可以灌输、复制,感受只能够在经历中体验、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