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梵老师说:“你生命中所有的问题,都来自你不够爱自己。”
去年就听到有朋友在读这本书,前几天也买了回来。
虽然才看了一小部分,但是,从这一小部分内容中,我发现我不够了解自己,相信看过这本书的朋友也有这样的体会。
那么,就让我们跟随周梵老师,一起学习面对自己、看懂自己;一起学习无条件的爱、以及无条件爱自己的能力;一起体验并给出真正无条件的爱吧!
当我们感受到这份爱的时候,我们生命中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接纳真实的自我
每个会吸引我们的人,身上都有一些可以填补我们内心空洞的特质,要么是我们压抑的、不敢做出来的,要么是我们对自己有评判,希望对方来补充的。
比如:
嫌自己木讷内向的,就会被活泼风趣的人吸引;
评判自己拖延没常性的,就会被有死磕精神的人吸引;
觉得自己太浮躁易变的,就会被沉静踏实的性格吸引;
觉得自己学历低、成绩不优秀的,就特别想找个高学历的优等生,反之亦然。
这种吸引和选择往往发生在潜意识里,在人们根本没有觉知的时候就发生了。所以我们常常觉得爱情是莫名其妙的,似乎我们爱上谁是毫无规律、随机发生的。
其实如果你无法决定你会爱上谁,是因为你还没有力量决定自己是谁。你不知道怎么会爱上这个人,是因为你也并不了解自己。
而我们无法接纳别人的核心原因也是我们尚未完全接纳自己。
同时,这些部分被我们压抑是因为有一个“内在父母”在评判它,不允许它呈现。比方说,觉得随性而活就是自私,就是不负责任。所以我们的内在就对同一个部分有很矛盾的两股力量:又渴望又抗拒。
我们对他人的评判,归根结底都来自自我评判
我们对其他人身上的那些评判的部分,是因为在内心深处有渴望,因为对方活出了自己一直渴望却又不敢活出来的部分。
所有的亲密关系都是很好的镜子,无论对方是伴侣、孩子、重要的合作伙伴、亲密的朋友……我们看到对方的样子,可以很精准地反映出我们人格底层的这些又渴望又评判,各种相互矛盾相互拉扯的信念系统。
那些我们对别人的评判的真相,事实上都只是我们对自己的评判,区别只是你自己是否意识到、是否承认。如果你可以真正接纳对方是自由的、是可以这样的,就会发现所有的评论都只不过是头脑的把戏,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所积留下来的信念系统的一种对外反射,都是极其个人化的。
我们最不喜欢自己的时候,也是最没有力量的时候
每个人内心深处的那些不想面对、不想承认、不愿接纳的部分,就是阴影人格。它们每时每刻都在和社会人格征战,令我们的内在不断自我消耗。
而所有那些未被满足的渴望是绝对不可能靠个人的意志被真正压抑下来的,最后这股能量一定会爆发出来,要么对外,在关系中呈现,要么对内,在身体上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