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点赞收藏关注,欢迎交流!】
巴黎暮春淡蓝烟雾
香草味的宁静,忧郁
溪水淙淙流过街边
——木心
1·万物静观皆自得
谈到法国,总是忍不住感慨,这是一片思想、文学和艺术的热土,裹着浪漫与复古的色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诸多大师的哲思在这儿诞生;这里也孕育了雨果、巴尔扎克、福楼拜、莫泊桑等文豪们动人心魄的文字。
木心曾漫谈法国文学:“小说丰富得满出来,诗都是第一流的。”而法国戏剧更是随着浪漫主义一起勃发。雨果的浪漫派小说《巴黎圣母院》成为不朽,被改编为音乐剧后,至今仍在各国演出。
浪漫、隽美、古老,是这个国家生动的一面。这一面由历史文化、建筑艺术等共同缔造。因而,巴黎圣母院事故发生时,人们痛惜,这是一场人文灾难。浓黄的烟雾,忧郁的溪水,跪地祈祷的人群,打破了黄昏里原有的宁静。
2·彩云易散琉璃脆
这座拥有850年历史的哥特式建筑,承载着人类社会的宗教信仰、文化艺术与历史印记。塔尖坍塌的那一刻,人们心中有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被击中。这或许是人们共同的情感承受点——’ANÁГKH,希腊文意为命运。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的一处墙上发现这个单词时,他不知道这些字母标志着什么,打动他的是其中“所蕴含的悲惨的、宿命的意味”。正是由于这个单词,雨果写下《巴黎圣母院》。
在这本书序言中,雨果写道:“这座教堂本身或许也会很快从大地上消失吧。”
这场人文灾难,没有使教堂本身消失,反而让人们更加深刻地思索起其意义。在雨果笔下,它是戴着命运枷锁的人们内心的庇护所;它也是外丑内善的敲钟人卡西莫多灵魂的主宰,躯体的依托……
而对于世界而言,它是一种象征与观照。
3·一重浪灭一重生
芭芭拉唱道:“时间无情流逝,什么都捕捉不住。”然而雨果说:“生活,就是承受重担;生活,就是昂首前瞻。”时间会慢慢消磨掉人们列为珍贵的东西,意外与灾难会损坏这个世界的秩序,取走人们精神的参照物。
但这一切沉重,同时会唤醒人们内心的本真与力量。就像巴黎的城市铭言:
“Fluctuat nec mergitur”,漂浮而不沉没。
历经岁月与万难,始终坚不可摧的是人心。所有外在的损坏都可重建,只要人们内心的力量随时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