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又梦见外婆了,依稀是梦中留了什么好吃的给她,看着她吃得笑眯眯,香喷喷的模样,自己心里也很得意……
醒来,呆坐在床上好久,心里酸酸的。外婆已经离开我们十一年了。
我和姐姐从小都是外婆带大的,我俩的棉袄、棉裤、棉鞋都是她一针一线亲手缝制的。还不会说话的时候,有一回我穿上新棉裤就不坐凳子了,一坐下就哭,站起来就好。外婆纳闷坏了,想想,该不是棉裤出了问题?果然,仔细排查之下,最终在棉裤里找到了一根针!这下,可把外婆自责坏了,这事儿她念叨了一辈子。
从小吃外婆做的饭菜长大,那滋味就是“家”的味道。十八岁那年,到远方求学,第一次离开了家。大学的第一个中秋,室友们都哭得稀里哗啦。那夜,好吃的我梦见了外婆做的红烧排骨,吃得正香,天亮了,害我又伤心了一回。写信回家,外婆心疼得不得了,过了不久,打听到有人来西安出差,硬是托别人带来了两罐外婆牌“榨菜炒肉丝”。因为我们喜欢吃,又在外工作,每次回家外婆都高兴得过节一般,亲自下厨炒上一两个菜,一直到年近九十。
那年,外婆去学校给大外孙送钥匙,不留神摔断了腿骨。她一度很烦躁,因为从此她再也不能自理,不能自己洗衣、做饭。一辈子不愿求人,不愿意麻烦别人的她,在这时也不愿意麻烦我们。
我和姐姐悉心照顾她,帮她大小便、翻身,为她擦身、按摩,还逼着她做康复练习,陪她聊天,软磨硬泡,用尽办法希望她恢复信心。其实我们也知道,90多岁的人,前几年做过乳腺癌手术,这次大腿骨粉碎性骨折,还新植入了一个钛合金的关节,这些都意味着什么,但我们从来没放弃过希望,也不让她自己放弃。才三个月,奇迹出现了,外婆居然重新站了起来。望着她颤颤巍巍地拄着拐杖,艰难前移的背影,我的眼泪不争气地涌了出来。人可这样顽强,生命可以如此倔强!
有时,我和外婆睡一张床。偶尔睡不着,听着她酣睡中,有些浑浊的呼吸声,胡乱地想,外婆如果不在了,我们该怎么办呀?没有答案,心里一阵阵发冷,再不敢去想。
外婆92岁这年,她第二次摔倒,脊椎骨裂,这次她再也没能站起来。帮她擦身的时候,脑子里突然又冒出这个问题,有一天外婆去世了,我们该怎么办?脑子里仍然是一片空白!几十年在一起生活,她的呵护,她的微笑,她讲的陈年往事,她做的美味佳肴,甚至她的唠叨,都已经溶在我们血液中,身体里,不可离分。
外婆一生节俭,一辈子没有过一个像样的生日。在她第一次摔跤后,我很希望能给她过一个盛大的生日,让她老人家高兴高兴。一日,窗外春意盎然,老人家拄着拐试探着,越走越起劲,还让我扶着到屋外转转。趁着她精神不错,我和外婆唠家常,问及生日,只知道是农历7月12,属蛇,具体年份她自己也记不清了,后来去世时查户口本才知道是1915年。
1915年,正是中国为签订21条,闹得天翻地覆的一年,而外婆的人生也是历经坎坷。外婆见过日本兵,那时的她满脸抹着黑灰,东躲西藏,到处找“花姑娘”的日本兵给她带来的只有战争年代的惊恐。 48年外公就去世了,外婆带着独女——妈妈,艰难度日,自然灾害的时候,晚上肚子饿极了就用咸菜泡水充饥,人浮肿得厉害,一按一个坑,还有人饿疯了,跑去吃观音土,死掉了,而她也因为最终养不活妈妈,只有将女儿过继给亲戚。这就是为什么妈妈姓李,而外公姓袁。年纪大了,外婆说起常常谈起这些陈年旧事,妈妈常笑他,几十年的事都记得清清楚楚,昨天的事倒记不得。而这些回忆的结尾,就一定是让我们珍惜现在的日子,“富日子当穷日子过”的忆苦思甜课堂。
听着老人家反反复复地念叨,我握着着她冰凉的手,帮她剪指甲。这双曾经圆润厚实的手,如今只干瘦得只剩下一层皮,还布满了老人斑,就像一段枯枝,脆弱得随时都会断裂。这双手曾经冷了给我穿衣,饿了给我饭吃,病了抱着我奔跑,哭了抚摸着我的头,这双一直给我安慰的手,现在需要我去温暖了。
就在我和家人商量给外婆操办生日的时候,外婆再次摔倒,卧床不起,并于7月13日病逝,离生日还有一个月,让这个计划成为永远的遗憾。
得意忘形的时候,遇事不冷静的时候,吃亏不舒服的时候,外婆总说:“一辈子有多长呀,这点事算什么……”,这是她一辈子总结出的至理名言。“一辈子有多长”,将所有的得失拉长,从一生的角度来看,真的,就没什么过不去,放不下的了。
外婆生命最后的几年里,她总喜欢一个人坐在阳光下打瞌睡,或是静静的呆着,不知在想什么,或是什么也没想。我想,一个人如果活了一个世纪那么久,那日子是不是就应该这么平淡、悠长。
昨夜,我又梦见了你,你在远方还好吗?外婆,我想你……
附:
很遗憾,外婆走的时候我在武汉。全家奔丧回十堰,连夜写成祭文,追悼会上唯以此文送别……
2007年祭文
我的外婆王幼珍,生于1915年农历7月12日,汉阳永安堡人氏,一生务农持家。1949年外公不幸去世,外婆从此寡居60年,含辛茹苦,独力支持,将我们的母亲抚养成人。1972年外婆来到十堰,继续抚养外孙女——姐姐和我长大成人,结婚生子。2007年7月13日,外婆因病逝世,享年92岁。
外婆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她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业也没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但是,她老人家一辈子活得坚强、独立,活得自在从容。她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这个家,我们每一个人的成功都是她老人家的成功和骄傲。
1948年,母亲年仅半岁,外公去世,是外婆历尽艰辛将母亲抚养成人,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70年代初,姐姐和我相继来到,让忙于工作的父母焦头烂额,又是外婆毅然从武汉来到十堰,与我们同舟共济,共度难关。这一来就是30余年。30多年间,我们一家人就是她老人家的全部希望和生活的意义。小时候,外婆是我们温暖的港湾。饿了,她端给我们可口的饭菜;冷了,她拿出棉衣棉裤,这种无微不至的照顾在我们长大后也没有改变。连我们的孩子降临人世后,也一直享有她老人家的关爱,到今天他们都还记得太姥姥烧的美味菜肴。我们这一家人,父母亲身体健康,姐姐和我家庭和美幸福,我们的孩子们快乐的成长,亲爱的外婆,这一切,不都是您一生的成就和荣耀吗?只是您已驾鹤仙去,容不得我们报答,:“子欲养而亲不待”,痛何如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知道,天堂里会有一双慈祥、怜爱的眼睛,一直在注视着她一生眷恋的家。
外婆一生勤劳俭朴,坚强正直。她常常教导我们,人生漫长,不能只看眼前得失,她告诉我们的是她用一生悟出的道理和智慧。外婆凡事为别人着想,即使病重后,也不愿麻烦家人,怕花费太多,不愿入院,不愿用好药治疗。她总说:“我是个不挣钱的人,不要为我再花钱了,让你们操这么多心!”其实,外婆呀,您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家人,我们怎样才能报答您的恩情呢?我们无论怎样做都不为过呀!现在您听到了吗?亲爱的外婆!
我们想念您,多希望您想从前一样健康快乐,教我们烧菜,孩子在一旁绕膝嬉戏,而您不时地提醒他们“慢点,别磕着、别摔着。”这幅天伦乐图难道不是世间最美的景象吗?无奈现在阴阳两隔,天各一方。哀思难寄,痛断肝肠!
外婆的恩情永难忘!亲爱的外婆,你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