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一点都不爱我。”
“太好了,妈妈被爸爸骂了。”
“爸爸,你去打妈妈。”
“我已经帮你打过妈妈了。”
这段对话,发生在我身边,5岁多的孩子不好好吃饭,被妈妈骂,顶嘴、边吃边玩,于是妈妈要打孩子,爸爸护着,并且责怪妈妈,做打妈妈的动作哄孩子。
这个家庭,爸爸从来不会教孩子做什么,不吃饭就拿手机哄,孩子玩手机,他在一边喂饭。
孩子想买玩具,他都会买,家里玩具多到能开店,在孩子心里,只有爸爸最爱他,认为妈妈不爱他。
妈妈身体不适,想让爸爸陪伴去医院,孩子便闹着不让爸爸陪着去。
平日里极不尊重妈妈,有时候会骂“妈妈傻13”,不尊重的行为太多太多。
葛培理说过这么一句话:一个被允许不尊重自己父母的孩子不会懂得尊重任何人。
这里的妈妈也有错,想要孩子尊重父母,首先要自己尊重自己,其次不能允许孩子不尊重自己。
当孩子不尊重我们的时候,我们不能强迫他有些家长就跪在孩子面前,丝毫不尊重自己。尊重我们,但是我们可以自己尊重自己。
孩子提出的不合理的要求,言辞拒绝。比如电视剧里,孩子不愿从公主帐里出来,必须要家长跪下来迎接才出来。
再者,丈夫不尊重妻子,导致孩子也不尊重母亲。父母就像孩子的一面镜子,你所做的一切,孩子都能有样学样。
父亲从不指正孩子的错误,一味纵容,还责怪母亲用暴力解决问题。。。。。。
所以,夫妻之间,和和睦睦,相敬如宾,孩子也会在这个氛围中得到启发,爱护父母。
最后,我们也要尊重孩子。
孟子说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句话道出了尊重别人的重要性。
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给孩子树立尊重的榜样,既尊重孩子,也尊重自己。
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但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不要过度重视孩子,反而让自己没了底线。
教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不能急于求成。正因如此,才需要父母双方互相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