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上连气管。由于肺位置最高,故称“华盖”。因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称其为“娇脏”。为魄之处、气之主,五色主白色,在五行属金。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互络属于肺与大肠,故肺与大肠互为表里。
(1)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气,司呼吸。肺主气的功能包括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
肺主一身之气,是指一身之气都归属于肺,由肺所主。肺主一身之气,首先体现于气的生成方面,特别是宗气的生成,主要依赖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相结合。因此,肺的呼吸功能健全与否,直接影响着宗气的生成,也影响着全身之气的生成。其次,肺主一身之气,还体现于对全身的气机具有调节作用。肺有节律的一呼一吸,对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又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体内外气体的交换。通过不断的呼浊吸清,吐故纳新,促进气的生成,调节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从而保证了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运行。
2)主宣发和肃降。所谓“宣发”,即是使肺气向上、向外。宣发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通过气化,呼出体内浊气;第二,把脾转输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全身;第三,宣发卫气将代谢后的精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肃降”使肺气向下、向内,也有三个方面:一是吸入清气;二是吸入之清气由脾转输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布散;三是清除呼吸道的异物。
宣发和肃降是相辅相成的矛盾运动,生理情况必须保持协调的关系,才能使气道通畅、呼吸调匀,体内外气体得以正常交换。如果二者的作用失常,失去相互协调的关系,就会发生“肺气不宣”或“肺失肃降”的病变,出现咳嗽、气喘等症。
3)通调水道。通,即疏通;调,即调节。水道是水液运行和排泄的通道。肺的通调水道功能,是指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作用。肺的宣发作用调节汗液的排泄,肺气肃降将吸入之清气下纳于肾,而且将体内的水液不断地向下输送,之后生成尿液而排出体外,均有赖于通调水道的功能。
4)朝百脉。朝,即聚会的意思。肺朝百脉,即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而聚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然后再输布到全身。
(2)系统连属
1)在志为忧。以五志分属五脏来说,则肺在志为忧。忧和悲的情志变化,虽略有不同,但其对人体生理活动的影响是大体相同的,故忧和悲同属肺志。忧愁和悲伤情绪易使气不断地消耗,由于肺主气,所以悲忧易伤肺。返之,肺功能下降时,机体对外来非良性刺激的耐受性会下降,而易产生悲忧的情绪变化。
2)在液为涕。涕是由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并有润泽鼻窍的功能。若肺寒,则鼻流清涕;肺热,则涕黄浊;肺燥则鼻干。
3)在体合皮、其华在毛。皮毛,包括皮肤、汗腺、毛发等组织,是一身之表,依赖于卫气和津液的温养和润泽,成为抵御外邪的屏障。由于肺主气属卫,具有宣发卫气、输精于皮毛等生理功能,则皮肤致密、毫毛光泽、抵御外邪侵袭的功能强弱有赖于肺的生理功能正常。
4)在窍为鼻。肺开窍于鼻,鼻和喉相通而连于肺,鼻和喉是呼吸的门户,故有“鼻为肺之窍”“喉为肺之门户”的说法。正由于肺开窍于鼻而与喉直接相通,所以外邪袭肺,多以鼻孔而入。肺的病变,也多见鼻、喉的症候,如鼻塞、流涕、喷嚏、喉痒、喑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