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是人类烦恼和痛苦的根源,也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极简主义在中国就像书法里的草书和明代红木家具,简洁明快,恰到好处。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理想,也是梭罗的《瓦尔登湖》的实践。
回归内心深处,谛听心灵的呼唤抛弃一切束缚,在一枝一叶、一沙一花间证悟佛祖拈花一笑的禅意,保持一种安详愉悦的自在,这是极简主义的精神内核。
自古以来,入山隐居、归耕田园者,不乏其人。但是过度发展的城市文明,浮躁了我们的心灵,很多人,常常会想通过回归自然的方式,来寻找心灵的安放之处,以求得心灵的解脱、内心的安宁。然而,这一理想确实很难实现。可是一位居住在台湾的日本人却反其道而行之,在大城市里过起了他的“隐士生活”,他的生活理念受到了不少网友的热议和崇尚。
今年33岁的大原扁理是一名在台湾过“隐居”生活的日本人,隐居前他在工厂上过班、在书店当过店员,每天都要超时加班,工资也大约有1万3人民币。“可是这样子太累了,索性就辞职了”大原扁里回忆道。后来他找了一份看护老人的工作,工资不多,但他开始观察本地的游民,发现他们生活过得比他还要精致,于是乎他也开始了自己的隐士生活,甚至把自己的故事写成了畅销书,最终搬到了台湾为一家杂志社写稿,每周做二休五。
“不买奢侈品、很少买新衣服、电子产品,几乎没有欲望,而且也能接受每天吃一样的食物,我觉得20岁以后的人生就像减法,舍去不必要的东西,就省下不少开销。”大原扁里甚至连手机都没有,他没有钱,却比有钱的人拥有大把的时间,这使他不仅迷上了去图书馆免费阅读,同时很多生活小事也可以亲力亲为。“古人也是摘野草食用过日子的,为什么现代人非得要去超市?”大原扁里觉得很疑惑。银杏、紫苏、艾草都是路边随手可得的食材,他每逢散步路过时见到便会采集起来回家保存,食物的开销自然减少了一大半
大原扁里直言日本是一个高度过劳、高度竞争和压力的国家,但是人没必要用一个个准则束缚自己的生活标准。所谓大隐隐于市,不是一味地降低自己的生活品质,而是通过想象力与创造力,去认真经营好自己的生活与未来。
向死而生。如果审视一下自己生活环境,考虑即刻离开,你最需要带着的,能够满足你最低的生存需要,就是极简主义所主张的全部生存和生活标准。我们每个人都必然在人生的旅途结束前进入这样的状态,当一切都尘埃落定时,赤条条的来,赤条条的去,人生归零,就达到了极简主义的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