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往事——第二章

高铁穿过辽宁中部平原时,直播间的观看人数突然突破一千。我握着爷爷留下的铝盆,液氮白雾在车窗上晕开冰花。弹幕里刷过成片的"战损风工艺品",没人注意到盆底那道铁水烫伤的月牙形疤痕。

那是1958年霜降的黎明。十八岁的李铁山攥着公社奖状冲进炼钢工棚,右眼还糊着止血的草木灰。三小时前,他在铁水喷溅瞬间推开工友王二愣,沸腾的金属液却在盆沿留下永恒印记。后来王二愣成了我奶奶的堂兄,每年清明都带着锡箔纸叠的铝盆来上坟。

"家人们看好了,传统手艺要配黑科技。"我把冻梨塞进液氮罐,钢城遗址的阴影正从车窗外掠过。爷爷临终前攥着铝盆说的胡话突然在耳麦里炸响:"炉温不够!加三铲抚顺煤!"弹幕里飘过彩虹色打赏特效,把老人沙哑的嘶吼切成细碎的电子雪花。

我爸的电话就是这时候打进来的。视频里他蹲在废弃的高炉风口,身后是二十年前下岗时亲手焊死的检修梯。"给你爷烧点带钢编号的纸钱,"他灌了口老龙口白酒,"那老倔头在熔炉前守了三天三夜,非说听见钢水唱歌..."

1998年国企改制时,这个曾容纳三千工人的钢厂在七分钟内被爆破。爷爷抱着铝盆坐在警戒线外,浑浊的右眼突然流出铁锈色的泪。那天他教会我第一个物理知识:零下25度的冻梨能撑开2毫米铝板,却填不满时代裂缝里滋长的失落。

直播镜头突然剧烈晃动。我摸到铝盆内侧凹凸的铭文——"鞍钢三厂1958",旁边还刻着歪扭的"王二愣赠"。当年三十七个熔毁的铝盆中,这是唯一幸存者。爷爷用冻梨修补的十七个漏洞,此刻正在补光灯下泛着诡异的蓝。

"主播能上链接吗?"弹幕突然开始刷屏。我抬头看见高铁驶入沈阳北站,月台上站满举着自拍杆的年轻人。他们身后,那座获得鲁班奖的工业博物馆正将高炉框架投射在玻璃幕墙上,用全息投影演绎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铝盆里的三等功奖章突然发烫。我摸到背面新刻的字迹,可能是爷爷最后清醒时刻的绝笔:"给向阳换台好手机"。生锈的别针上还挂着半片冻梨皮,像块永远融不化的东北记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的爷爷李铁山有项绝活——能把冻梨钉进铝盆补窟窿。此刻他正坐在动迁房飘窗上,对着我直播手机的镜头表演这门手艺。八十...
    屋则阅读 669评论 0 2
  • 第二章 月圆之夜 04 他们开着车像撒野一样在路上狂飙。已经过了午夜时分,路上没什么车,只有越野车强劲的引擎声在半...
    林七的三千界阅读 2,784评论 0 0
  • 长篇小说《乐天地》修订本(6) 作者:吴 晨 第二章 王三好护梨园难阻倭贼烧炭 骆瑞德乱方寸反助外寇开炉 第三节 ...
    小说吴晨阅读 1,917评论 0 2
  • 段慕雪见小男孩要开始讲自己木偶的故事,原本蹲在男孩旁边的她,干脆直接坐在旁边的台阶上。认真地看着男孩,准备听这些故...
    童屿阅读 2,761评论 0 4
  • 记忆里,一下雪,我所在的东北小镇就成了巨大的游乐场。 这时往往还没放假,学校很近,四五年级了也无须家长接送。每天上...
    玛格丽特昭阅读 3,858评论 0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