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琴八年,换十个老师,最多练琴十小时,为啥还不会练琴?

这是小李的成长第36期原创文章

你好!我是小李的成长!今天想和你聊聊小阳同学的学琴练琴故事。

2024年末小阳妈妈焦急的发微信给我,说:我明天能不能去你家,想让您帮小阳练练琴,孩子已经一个多月没有上课了。我听语音心情不太好,感觉对方挺着急。

为啥不上课?我问

她回答:练不好琴,停下来反省反省!

跟孩子妈妈沟通完才得知,由于孩子练琴质量不高,课上问题多,音不准,老师提的要求无法完成。

为了提高效率,本来每周一节课,妈妈跟老师说再加一节。孩子问题不少用时就多,老师从音准开始抠,这样每周一次两节课100分钟1000元的学费,用每分钟10元的费用抠音准说实话还蛮高的。

即便一次上两节课,也解决不了问题,时间还是不够,练琴是需要大量时间的。练琴时间固然重要,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效率。

很显然小阳同学并没有掌握如何高效练琴,而是一直低水平重复。

回课的本质个人理解是反馈。老师帮助发现学生认知盲点并学习新知,这些都需要老师的反馈。

练琴的工作应自己回家完成,而不是回课时老师陪你一起练琴。我认为老师并不喜欢在课上陪你练琴,感觉效率很低,技术含量也不高。

一、背景

很快我们见面了。据了解孩子目前读初一,想走专业,大部分时间在家练琴。学琴8年,听小阳自述,不管是普及老师还是专业教授一共更换10位。有沈音专业院校的老师和教授;还有其他专业院校的老师;最远跑上海找老教授上课。

妈妈对我说小阳练琴很努力,从不觉得累,4-6个小时是家常便饭,有时甚至长达10小时。

我即刻就惊呆了,但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回应她!是夸孩子努力还是什么?

了解到这儿你是不是和我一样心里有一系列问号?为什么孩子学琴8年不会练琴?老师不教练琴吗?会练琴需具备哪些条件标准?

一切问题都要看到孩子练琴的状态方能发现,看看孩子的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开始了。

二、问题

陪小阳练琴每天最低6个小时,有两次8小时。练习内容分别是空弦、单双音音阶、练习曲和协奏曲。

练琴时从中发现出几个突出的问题,简要概括三个方面。分别练琴习惯、技术以及缺失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一)、练琴习惯问题

1.没有目标意识,练琴开始前并没有明确本次练琴的目的和练习时间。

比如:我要用多少时间解决一个左手手型问题。每次要计划用固定的时间解决一个具体问题。

如果解决不了是否安排到明天继续用相同的时间,对于一次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不可以把时间分散开来。分散的目的既有利于记忆又避免浪费时间。

而不是拿起琴就练,无目标、无目的无时间地练琴,这是练琴的大忌。有一句话说得好:当你不知道去哪里时,你哪都去不了。

2.没有问题意识,练琴不清楚问题所在,当没有问题时才是最大的问题。

练琴过程中,如果你的脑海没有问题,不管练成什么样儿都无动于衷没有反应,那么不管错多离谱你都无法觉察。

为什么没有问题呢?

因为在孩子心里没有一个理想目标,也不知道当下的现实状态,所以没有理与现实之差,因此就没有问题。

非常可惜的是,问题就这样从你眼皮子底下溜走了,习惯就这样养成了。

3.没有思考意识,练琴不思考等白练?NO!还赠送你一些坏毛病。

练琴不喜思考是大部分孩子普遍问题。不思考和白练是等同的吗?我认为不是。其实白练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你每次动作都会被大脑记录。

白练在我们大部分人的认知里顶多是无效而已,即无增加也无减少。可现实不是这样的,事实上你做的每一个动作都被大脑清晰的记录下来,留有痕迹,痕迹多了就是记忆就是习惯。这是可怕的!

为什么不爱思考?除了人的进化原因还有前两点无目标无问题。当你没有问题时,就无法启动元认知系统,不知道练的对不对,反正就是拉,这就解释了大部分孩子花长时间练琴就是没有效果的重要原因。

4.没有慢练意识,普遍无意识的快,练琴本应是有意识的。

关于慢练的问题写好几篇文章。可以参考这篇为什么“慢练”会有效?

不愿慢练还得向上找原因,不懂慢练的原理和重要性,没有耐心,没有目标、更没有从慢练收获成就感等。

(二)、技术问题

我发现孩子有一系列技术问题。比如:右手问题:运弓,换弓、弓直、发力、耸肩、发音、弓法等问题。左手问题:换把、换弓、音准问题。节奏问题等。

不管是左手还是右手问题,本质上孩子面对问题没有正确的认知模型。关于模型,我认为这是区别学生和老师的标志之一。

什么意思呢?

比如:老师知道一个正确的右手手型模型是什么样的,并且懂得其手指和位置的关系以及如何能帮助他人解决这个过程。

但学生没有,据我了解大部分小朋友学琴和学习多为被动,他们很难主动总结模型,可以肯定被动学习很难优秀,不幸的是被动是普遍存在。

问题来了?学生跟老师学琴或学习到底学什么?

从脑科学角度来说,学习的本质是建立神经连接和关联最终形成模型。模型是什么?模型是对复杂的现实进行简化。

例如:老师讲一个问题,为了让你理解,老师可能说很多线索和铺垫。孩子要快速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和逻辑,思考老师背后的思路,快速形成个人版本的理解并总结出模型。下次遇到相同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

(三)、缺少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琴的本质是解决问题,此观点是开号首篇文章所讲的。

就像前面说的孩子根本就没有问题意识。当孩子连问题都没有,谈解决就是一句空话。

例如:复杂困难片段或小节,其中里面嵌套了好几个技术难点。我发现孩子完全不懂得如何解决,她的解决方案就是一遍一遍地机械重复,不拉几十遍不罢休。

实际上这样练琴方向已经错了,遇到难点卡点问题,首先我们要分析一下原因,找出难点所在,想想通过哪些方法解决。

例如:困难片段我们可以通过先拆解+慢练+短小和重复的方式一个一个的突破,每次只解决一个问题,待一个问题解决好在叠加一个,依此类推慢慢就解决了。

关于练琴的理念和方法问题,有兴趣点击链接阅读!高效练琴:为什么一定要“短小重复”为什么“慢练”会有效?解决慢练的本质是拆解

三、收获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们共同解决了克莱采尔12首和26首,空弦,单音阶音准和双音的练习方法和贝九协奏曲的第一乐章。

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小阳明显感受到每分钟都在进步和改进。更重要的是小阳收获了如何高效练琴,重建信心以及面对一个问题怎样去解决。

其中小阳跟我说克莱采尔第12课,此前小阳已经学过三遍,她说有三个老师教了同一课。和我一起练时从音准、换把和流畅度惨不忍睹,经过我和小阳的努力我们共用两个小时练好,最后一遍妈妈用手机录了完整视频向小阳表示赞扬。

小阳妈妈重新和老师约了上课时间,第一次上课克莱采尔26课就过了,老师表示满意。从此恢复了上课。

2025年春节前小阳用我们练的单双音音阶和克莱采尔12课还有贝九第一乐章考取了大连学生交响乐团。考后小阳说除了紧张其他发挥的都不错。

总结

和小溪一样,小阳的进步主要靠自身努力。此前之所以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没有成效,主要原因是没有正确的引导、理念和练琴方法,因此走了很多弯路。

其实我能帮助小阳的只有引导、反馈和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最终练习还要靠自己完成。

如果你家琴童有练琴困扰及时向我咨询,避免在练琴上走过多弯路。大连地区的琴童和有计划走专业的优先,面对面效率更高。

好,今天就到这里。小阳和小溪均为化名。

一点小提示:以上观点仅供参考!由于每个人都是不同程度地盲人摸象,有可能我讲的都是错的!请仔细辨别!谢谢!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您转发给你身边学琴的家长和老师们!谢谢您!

喜欢及时关注我!持续分享更多优质的学琴练琴和学科学习的内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