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宣武门教堂

地处北京市宣武门的教堂,称为北京南堂,又称“圣母无染原罪堂”,这是北京城内建造的第一座天主教堂 。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北京,后于1605年买下住地旁的“首善书院”,改建为小教堂。

清顺治七年(1650年),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在原基址上修建了一座20米高的巴洛克式大教堂。

此后,南堂在康熙年间两次因地震损坏,乾隆年间遇火灾。1900年被义和团焚毁,1904年得以重修,基本保留了现在的样子。

教堂坐北朝南,主体建筑为砖结构,立面为巴洛克风格的山形墙,门、窗用凸出的砖雕花叶装饰。

教堂的大堂平面为矩形,堂内顶部为仿大理石拱顶,堂顶结构为木桁架,外盖灰筒瓦,大堂后部置一圆顶钟楼。

教堂内部有描绘耶稣受难的巨幅油画和圣母像,两侧墙上悬挂着宗教主题的画,整体气氛庄严肃穆。

北京南堂是中国天主教北京教区主教座堂,见证了天主教在中国内地的传播,承载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顺治皇帝曾24次亲临南堂,还题写了“通玄佳境”匾额。

1979年,南堂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