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三,在我们北方,这是一个大日子,叫做“小年”。这天过后,年味儿会越来越浓,大家开始忙着置办年货,开始忙着蒸馍,炸年糕,包饺子等,总之一句话,全家人都忙得不亦乐乎。小孩儿盼年的心情比大人更强烈,常常三五成群通宵达旦的玩。
我们中国地大物博,各地的风俗也有很大差异。我是深有体会的,我从我们乡嫁到现在这个乡很多风俗习惯就不同。比如今天,这个乡过“小年”的气氛就不浓。没有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也没有粘牙的麦芽糖吃,也没有象征团圆的饺子吃。
记得小时候我家这一天就特别忙碌。爸爸带着我们姐弟三人拿着扫帚开始大扫除。他会用一根很长的木棍绑上一个扫帚把屋顶和墙壁周围都清扫一遍。特别是厨房,一年来所积的灰尘或蜘蛛网会在爸爸的努力下一扫而光。我们忙着清扫房屋内外,母亲和奶奶忙着洗刷厨房里的锅碗瓢盆。大家齐心协力把家里打扫的一尘不染。舒心的过一个祥和的太平年。
上午打扫卫生,下午就开始忙着包饺子。我们小孩子虽然不大会包饺子,但是也在旁边忙的不亦乐乎。小点儿的忙着递包子皮,稍大点的忙着擀饺子皮。我们都羡慕父亲包的饺子,特别好看。当听到第一家响起鞭炮声,我们便不停的催促奶奶下饺子,饺子煮熟后还要跟着奶奶磕头祭各路神仙。把碗里的饺子汤往地上倒出一些,嘴里再给各路神仙说些祈求明年家里平安,丰收的话。我们还会给灶神换新衣,把祭灶糖供奉给灶神吃。这是童年最温馨的回忆。
最欢喜的还是晚上,疯玩回来后,就能吃到盼望已久的麦芽糖了。在那个物质缺乏的年代,这算是我们奢侈的零食了。
在经济不发达的农耕社会,吃饭是家家户户最为重要的一件事。而承载了做饭这项活动的厨房和灶火,也就备受重视了。人们相信,在每年的年末,家中的灶神要去向玉皇大帝汇报这家一年的情况,所以就供奉麦芽糖让灶神吃了粘着嘴不能说这家的坏话。
祭灶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寄托。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认真生活的仪式感。而现在的人们越来越缺少这种仪式感,忙碌的生活让他们迷失了自我,更无法去用心体会这种仪式感带来的意义。就像孔子说的:“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吾不欲祭,如不祭。”
这一年,无论你过的平顺还是坎坷,无论你是独自一人还是心有牵挂,回家过年,都是最美好而又温暖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