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有种忽如一夜春风来的感觉,“佛系”一词在不久前突然席卷整个网络,一时间各种相关的流行搭配充斥着人们的视线。不少年轻人给自己的生活贴上佛系的标签:在公司当一个佛系职员,佛系工作;在商场听着《佛系少女》,佛系购物;谈一场佛系恋爱,做佛系恋人…佛系生活,俨然成了一种风靡当今社会的文化和处世态度。


图片发自简书App



佛系一词其实起源于日本。2014年,日本某杂志介绍最近流行的一种男性新品种——“佛系男子”。他们外表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样,但内心往往具有以下特点:自己的兴趣爱好永远都放在第一位,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想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节奏去做。总是嫌谈恋爱太麻烦,不想在上面费神费时间,也不想交什么女朋友,就单纯喜欢自己一个人,和女生在一起会感觉很累。


图片发自简书App



而在中国掀起的佛系热,为这一词赋予了更广泛的含义与用途。佛系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种看破红尘、按自己方式生活的状态和人生态度。“都行,可以,没关系”的佛系三连凝练了这个思想,也成为很多佛系青年的口头禅。然而社会各界对佛系的看法却褒贬不一,支持者认为其传达了一种豁达淡然的人生观;而反对者则指出这其实是90后为逃避生活工作压力找的借口,是缺乏进取心的表现,这类观点最近传播渐广,甚至人民日报都撰文表达了对这种文化的怀疑态度。那么是否我们应该果断摒弃这种态度,与其划清界线呢?

图片发自简书App

理性思考,凡事都是有两面性的,正如我们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一样,既不能绝对否定,也不宜全盘接受,对佛系一词的看法也应如此,批判性地远离其消极怠惰的一面,发掘其闪光点并运用到生活中。正所谓“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佛系文化是利是弊,终究取决于我们自己:不必太当真,也不能不当真。

现今的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也日益加剧。每个人都像绷紧的弦,为力争成绩业绩的上游拼搏,为房价、物价的上涨忙碌奔波,也愈加在乎付出与回报是否成正比,奋斗得不到相应收获,就会感到深受打击,甚至一蹶不振。这个时候培养一种佛系得失观就大有裨益:对于学业事业,尽最大努力,问心无愧即可,结果泰然处之;对于交友,不去计较沟通中的微小瑕疵,努力发现他人优点,尽量不给人添麻烦;对于感情,不做作不矫情不强求,来则守护珍惜,去则不多纠缠……不必太当真,品一口香茗,泡一杯枸杞,坐看天边云卷云舒。生活中适当加一份佛系,能让自己喧嚣的内心沉静下来,亦是幸事。

确也不能不当真,倘若打着佛系的名号为自己的懒惰不思进取寻找出路,那是曲解与逃避。年轻人正处于热情似火,朝气蓬勃的年华,一定要有坚定的目标与人生追求,有可以为之不懈奋斗的理想憧憬。佛系不是随波逐流,而是淡泊中有所坚持;不是逃避竞争,而是尽其所能享受过程;不是得过且过,而是不拘小节,所求者大,眼观全局。佛系的正确本质是断舍离,是极简主义,是聚焦,是在这纷乱熙攘的时代守住自己淡然本心的可贵风骨。


图片发自简书App



生活是一道菜品,当辛辣感刺激扑鼻时,适当的佛系调料可以让口味更加清淡可口。读懂佛系,活在当下,享受生活,并为自己的理想高歌猛进,要做,就做一个人生的斗战胜佛。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有人说,人世除生死无大事;也有人说,与他自身背水一战再无退路的境地相比,这都不算事。 大概世事都是无关乎他人,所有...
    筠忘记了阅读 1,168评论 3 12
  • 佛祖拈花一笑,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据说当年佛祖讲经,没有说话,只是拈着花笑一笑,大家都不明白,唯有迦叶尊者回以微笑...
    花前呢喃阅读 1,068评论 0 2
  • 烽火连绵的民国时期,上海滩有两个极具盛名的七小姐,一个是宋子文的初恋盛爱颐,一个是张爱玲的后母孙用蕃。 孙用蕃的父...
    滢淇阅读 1,837评论 7 17
  • 王平和伙伴一块吃烤串,王平喜欢用左手吃,右手时不时揪住右脸前一戳头发,绕一绕,缠住了就解开,解不开就把烤串穿到头发里。
    子岇阅读 151评论 0 1
  • 第十九章 “知道”的错觉 后见之明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我早知道……”,甚至自己也经常说。但这是很荒谬的,因为我...
    叶小静Stamy阅读 52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