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到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现在凭着你的智慧,您已经取得了这么令人赞叹的成就,假如您是自由的,您会做成多少事情啊?”
“说不定一事无成,我的过剩的脑力也许会化为乌有。要开发深藏在人类智慧里的神秘宝藏,就需要遭遇不幸;要想引爆炸药,就需要压力。囚禁生活把我分散飘忽的官能都凝聚在了一个焦点上,让它们在一个狭窄的空间相互撞击。你是知道的,乌云相撞生成电,电生成火花,火花生成光。”
这一段话告诉我们的是,压力和苦难并不可怕,关键在于,你是如何认知和面对的。你把他们当成洪水猛兽,就会被他们摧毁。你把他们当做磨练财富,就会用他们创造新生。
就是扭曲的人格才会产生邪恶的念头,一般而言,人的天性是厌恶犯罪的。文明使我们产生了欲念、恶习和虚荣心,有时候它们会扼杀我们善良的本性,诱使我们作恶。所以这句格言这么说:要抓罪犯,先找从罪行中得益的人!您不在了,谁会得益呢?”
“谁也不会呀!我太无足轻重了。”
“别这么说,您的这个回答既不合逻辑,又不合情理。我的朋友,你要知道一切事情都是相互有关联的,从国王在位有碍王储登基,到小职员在职影响雇员转正,道理都是一样的。倘若国王死了,王储就可以继承王位;倘若小职员死了,候补的雇员就可以得到那份一千二百利弗尔的年薪。这笔钱对他的重要性,跟国王每年的一千二百万专用款没什么差别。每个人,从社会阶梯最底层的平民百姓,到最高层的王公贵胄,周围都会形成一个纷纷扰扰的小天地,一张利害攸关的关系网,就跟我们周围的世界没什么两样。这个关系网随着当事人地位的升迁而愈来愈大。它好比一只陀螺,全凭惯性的平衡作用,支撑在一个尖顶上。回过头来看看您周围的那个小天地吧。您就要被任命为法老号船长了?”
这一段是法里亚神甫,教给当代斯的第一课,如何找到源头?因为折磨当代斯的除了是突如其来的变故,更多的是未知的原因,让他委屈不甘。当他知道了,自己为什么会被陷害,反而平静了。人都对于未知是恐惧的,产生纠结、焦虑和不安。而寻找原因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益,谁获利?谁的动机最大?所有的刑侦案件也是如此开始的。
“唉!我的孩子,”他说,“人类的知识是很有限的,在我教会您数学、物理、历史和我会讲的三四种现代语言以后,您就和我知道得一样多了。所有这些知识,用不了两年时间,我就可以把它们从我这儿灌进您的脑子里。”
“两年!”当戴斯说,“您相信两年里我就能学到所有这些知识?”
“要说懂得应用,那还不行,要说学会原理,也就够了。学过的东西,不一定是懂得的东西。有两种人,一种是书蠹,一种是学者:记忆造就前一种人,哲学造就后一种人。”
“哲学可以学吗?”
哲学是学不到的;哲学是天才所应用的既得知识的总和;哲学是基督升天时脚下那片绚丽的祥云。”
“那好,”当戴斯说,“您先教我什么呢?我真想快点开始,我太渴望知识了。”
仍强调的是我们总觉得知识学不完,书读不完,这是错觉。还有一定不要让自己变成,行走的图书馆。记忆不等于学会,不等于应用。知识只有被用来改变生活,才是知识,否则是累赘,使你成为迂腐的人,满嘴之乎者也,生活却穷困潦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