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品简介
玉米(学名:Zea mays L.),禾本科玉蜀黍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美洲,现为全球第三大粮食作物。根据品种可分为硬粒型、马齿型、甜玉米、糯玉米等,其中甜玉米含糖量高达8%-20%,兼具蔬菜与谷物特性。玉米粒可鲜食、磨粉或制油,玉米须、胚芽等部位亦具药用价值。
二、产地与生长环境
原产地:墨西哥巴尔萨斯河谷是主要驯化中心,距今约9000年。
主产区:中国东北(硬粒型)、华北(马齿型),美国中西部“玉米带”。
生长条件:
温度:10-35℃,发芽需15℃以上,成熟期需充足光照。
土壤:适应性强,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为佳。
生育周期:约120天,经历萌芽、拔节、抽雄、灌浆等阶段。
三、营养价值(每100克)
能量:96kcal(甜玉米)、168kcal(黑糯米玉米)
GI:55(甜玉米、中)、106(黑糯米玉米、高)
GL:12(甜玉米、中)、27(黑糯米玉米、高)
宏量营养素:
碳水化合物:22.8克(主要为淀粉,代谢能达15.06MJ/kg)。
膳食纤维:2.9克,促进肠道健康。
微量营养素:
维生素:维生素E(20mg/kg)、B族(B1、B2、B6),叶酸。
矿物质:钾(300mg)、镁(120mg)、硒(抗氧化)。
抗氧化剂:叶黄素、玉米黄质(护眼)、谷胱甘肽(抗衰老)。
脂肪与蛋白质:胚芽含4.5%脂肪(亚油酸占60%),蛋白质8.6%(需搭配豆类补色氨酸)。
四、食用功效
心血管健康:亚油酸与维生素E协同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
护眼防癌:叶黄素减缓黄斑变性,硒与谷胱甘肽抑制乳腺癌、直肠癌。
调节代谢:膳食纤维改善便秘,镁元素促进胰岛素敏感性。
延缓衰老:维生素E减少皮肤皱纹,谷胱甘肽氧化酶修复细胞。
中医功效:性平味甘,归肝、肾、膀胱经,利尿消肿、健脾开胃。
五、储存与加工
储存条件:
鲜玉米:冷藏(0-4℃)可保存1周,冷冻(-18℃)可达6个月。
干玉米:阴凉干燥处密封,防潮防霉(霉变易产生致癌黄曲霉素)。
加工建议:
蒸煮保留营养,胚尖(营养集中区)需完整食用。
玉米须煮水可降血压,玉米油适合低温烹饪。
六、其他知识
中医配伍禁忌:阴虚火旺者(如糖尿病患者)忌食爆米花。
特殊品种:
玉米笋(未成熟嫩穗)适合炒菜。
超甜玉米含糖量20%,适合鲜食。
全球地位:年产量居谷物首位,广泛用于饲料、乙醇、淀粉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