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对比研究》第二章 刚性与柔性
在词的层面上,英语单词有形变,中文汉字没有。
在句子层面上,英语一律采用“主语+谓语”的形式,而汉语大多是“主题+评论”的模式。
在英语中,每个句子必须要有主语和谓语,就算是非谓语动词,也要有自己的逻辑主语。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就算缺乏语境,我们也能读得懂句子的含义。
但汉语对语境的依赖就大得多,甚至可以说其表意主要就靠语境,如果没有具体语境,汉语句子就极有可能产生歧义。比如:
1- 对于他的态度(到底是想说他的态度,还是某个人对他的态度?)
2- 财务组应该清查(到底是清查财务组还是由财务组来开展清查工作?)
由于主要依靠语境来传达语义,汉语的句式要灵活得多,不像英语必须要以句子为单位写清楚,可以用很多小句、分句结合起来,构成一整个语境,让听话的人自然而然地理解其中错综复杂的主谓关系,比如:
“接着,他继续设想,鸡又生鸡,用鸡卖钱,钱买母牛,母牛繁殖,卖牛得钱,用钱放债,这么一连串的发财计划,当然也不能算是生产的计划。”
如果要用英语来写这段话,需要给每一个小句划分出自己的主语和谓语,为了避免重复,我们会用到代词;为了保证不混淆主语和宾语,单数和复数,需要用上形变;为了保证逻辑连贯,我们会用到连系词、虚词。有了形变、虚词、和连接词的广泛使用,英语才能做到把句子写得很长,却逻辑分明。但也正是因为如此,英语的句式句型都比较固定,不想汉语一样可以靠说话者的主观意愿随意更改。
对此,王力先生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法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
也就是说,英语造句受语法规则限制,像一个非常有原则的钢铁直男,宁折不弯;而汉语造句更多地有说话人的表意来决定句式,像一个仍任身段灵活的小软妹。(我可能是最近真的是小甜文看太多,才想出这种比喻哈哈哈哈)
仔细想想,法治,人治这两个词,说的又岂止是造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