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就特别喜欢稼轩词,我伯父喜欢藏书,他收藏了一套精美的稼轩词,是元朝的木刻版本,我曾把那套书放在书桌前。
有人曾问我:“叶老师,你平生念了这么多人的诗词,如果在这些诗人词人中找一个人与你做朋友,你愿意找谁?”我想了半天,最后说只能是辛弃疾。辛弃疾这个人真的是有眼光、有见解、有才能,而且懂权变的豪杰之士。我这样说毕竟口说无凭,只要讲他平生的几个故事,大家就明白了。
在辛弃疾差不多二十一岁的时候,北京的耿京起义。耿京本是一个农民,他趁金主完颜亮带兵北伐,后方空虚之际,聚众起义,声势浩大,发展到几十万人之多。当时辛弃疾自己也已聚集了两千义士,而他居然率众投奔了耿京。
从前我与四川大学的缪钺教授合写过一本《灵词说》,辛弃疾那篇是我负责写的。在文章中我曾提到,辛弃疾到了南方以后,曾给南宋的皇帝上了很多封论政治论军事的奏疏。在他的《十论》中,有论战的一篇文章,他说,一般情况下,农民头脑比较简单,他们很容易就揭竿而起了,可是因为考虑得不够周密,很容易导致失败;士大夫呢?他们考虑得虽然周到,但是缺乏勇气,因此知识分子最好与农民相结合,这样才容易成事。
一般的士大夫往往自命不凡,不肯低首下心地去跟农民合作,而辛弃疾真是了不起,他自己也有队伍,却投到农民起义军领袖耿京的麾下。而且他曾对耿京说:你虽然聚集了几十万义军,可是如果与祖国没有联系,就失去了根基,不能够成就真正的大事。耿京同意他的话,于是派辛弃疾等人渡江,去建康见高宗。高宗召见了他们,并且给了他们封赏。从此,后方的起义军就与政府取得了联系,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所以,我们中国确实出过一些伟大的仁人志士。
辛弃疾的词,有的写自然山水,有的写儿女柔情,然而在这种种不同之中,他所隐藏的底色是什么?我们说辛弃疾的词是一本万殊——从一个根本生出千万种不同的姿态,不管他写的是什么,他的底色都是那种英雄豪杰的志意在被摒弃压抑中所受的挫折,这本身就是含蕴曲折的。正是因为他的本质是双重的曲折的,所以,尽管他用像诗那样直接言志抒情的表达方式写了很多豪放的词,但他的这些“诗化之词”仍然有词的特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