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癌症?
癌症(cancer)狭义上是指恶性肿瘤的一种,当希波克拉底第一次看见癌症的病灶时,他用古希腊语的καρκίνος来形容病变组织,这个词的意思是“螃蟹”,大概是因为第一次映入人们眼帘的癌症以及其周围的血管就如同一只爬行的螃蟹一样伸展着八条长腿。
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其拥有浸润和转移能力,良性肿瘤往往与周围的组织有明显的界限,虽然成长的时候会挤压周围的组织,但是不发生侵入,也不会发生转移,手术时容易切除干净,摘除病灶后也不转移,并且很少有复发。但是恶性肿瘤不同,恶性肿瘤通常与周围的组织没有明显的界限,可以轻易地进行扩散,侵入周围的组织;这种能力被称为浸润,因而单单肿瘤被摘除后,也容易出现复发的情况,甚至还可能出现跑到其他部位去的情况,这就是恶性肿瘤的转移。
而癌症,指的是一种是上皮细胞(即覆盖于组织或器官腔道表面的细胞)发生恶变,导致的恶性肿瘤,包括鳞状上皮癌,腺癌,和未分化癌三大类。至于结缔组织引起的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一般只将其视为恶性肿瘤;当然,口语上也存在“血癌”的说法。癌症的病因被认为有四大类,包括:
- 电离辐射如X射线
- 化学致癌因子如亚硝酸盐
- 病毒,如HPV与乙肝病毒
- 遗传因素
心脏是个啥?
人的体内遍布通道,通道中涌动着红色的血液,而这些红色血液的必经之路,就是心脏。1628年,哈维发表了《动物心脏及血液运动的解剖学研究》,阐述了通过心脏的活动,血液被不停地从左心室通过动脉被送到全身,之后通过静脉流回右心房,再由右心室进入肺循环,将充满二氧化碳的静脉血变成鲜红色,充满氧气的动脉血,动脉血被左心房吸入心脏,再被泵入左心室,完成一次循环。而在这一次循环中,心脏一直不停地工作着。
那么,心脏这么不知疲倦地工作着,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
心脏,大小如一个拳头,由心肌构成,心肌是一种横纹肌,横纹肌指的是肌纤维上有规则明暗条纹的肌肉,同样属于横纹肌的还有骨骼肌;二者基本结构类似,但是骨骼肌的肌纤维呈柱状,细长;相比起骨骼肌,心肌细胞看上去更加短,更加粗壮。而二者最大的区别,是心肌的收缩呈现出自动节律性,即心肌细胞能通过自身内在的变化而自动出现节律性的兴奋。尽管心脏受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支配,但是切断心脏和神经的联系后,心脏依旧能搏动,甚至完全离体后心脏仍在进行着自动的节律性搏动。
而人类的心肌进一步分化成两类细胞,一类是构成心肌和心房的心肌细胞,含有丰富的肌原纤维,收缩能力强,被称为工作心肌细胞;而另一类,则特化成了特殊传导系统,用于产生和传导兴奋。心脏的自动节律性搏动就是起源于这些细胞。
心脏癌症为何罕见
心肌细胞被称为“终末分化细胞”,即这种细胞的寿命与人一样,从人出生后不再分裂增殖,数量保持不变,已经高度分化,只具有特定功能了,关于分裂增殖的基因无法表达。因此,心肌细胞的原发癌症极其罕见。
但是如果转移呢?几乎所有癌症到了晚期都会出现转移的情况,导致患者全身各处都出现癌细胞,那么心脏会不会出现转移癌呢?
一般情况下,正常的体细胞需要粘附在固定的表面上生长,当增殖达到一定密度的时候,就会停止分裂,这个过程,在生物学上被称为“接触抑制”。但是癌细胞不存在这类生长限制,癌细胞甚至可以在半固体的琼脂中悬浮生长,不需要固定,不受密度限制,并且可以持续分裂。一般认为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三点:
- 癌细胞自身能合成生长因子。
- 一些受体的敏感性出现异常增高,导致即使外界的配体浓度极低也能发生作用。
- 基因突变引起的细胞增殖相关信号出现异常。
但是同样,癌细胞的转移需要需要的并不仅仅是轻易脱落,同时还需要能够在身体的某个地方扎下营寨发展,但是心脏的特点让癌细胞很难停下来,尽管心脏中存在神经系统,存在脂肪,存在间皮等组织,但是癌细胞遇见的最大麻烦是——心脏中的血流速度太快了,绝大多数癌细胞没机会落下脚步就被血液又带出心脏了。也因此,心脏也是转移癌的罕见区域。
罕见,但总有漏网的
不过,心脏真的完全无视肿瘤么?不不不,别忘了心脏中可不仅仅是肌肉,尽管心肌占用了心脏的大部分,但是别忘了,心脏中还有一大部分是血管,因此,血管肉瘤还是会出现在心脏的,事实上,血管肉瘤也是心脏恶性肿瘤中常见的类型。除了血管肉瘤,横纹肌肉瘤也会在心脏出现,一般是出现在婴幼儿身上。但总的来说,心脏的恶性肿瘤比例很低。
更常见的心脏肿瘤是良性的,例如心脏粘液瘤,心脏的瓣膜有可能出现另一种良性肿瘤——乳头状弹性纤维瘤。因为心脏是血液的必经之路,所以,即使是良性肿瘤,也可能因为堵塞血管通路,导致严重的后果。尸检显示,原发性心脏肿瘤(恶性加良性)的出现频率在0.1%到0.25%左右。
亨利八氏的第一任王后,阿拉贡的凯瑟琳死后的尸体被做防腐处理时,人们在她的心脏上发现了一个黑色的肿块,当时人们以为那是被下毒的表现,但现代医学专家公认,那应该是一个心脏肿瘤。图片来源:Lucas Hornebolte
心脏肿瘤罕见是因为温度高?别扯了!
谣言的另一部分提到,心脏不得癌症的原因是人体的热量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心脏,但是事实上,心脏只是一个给血液提供动力的器官,可是为什么心脏里流出的血液确实如此温暖呢,这就要从另一个地方说起了,那就是人体的热量究竟是怎么产生的。
人类是典型的恒温动物,也就是说人体的温度并不会随着环境出现大幅度变动,而是处在一个小幅度变动的稳态下,恒温并不代表全身的温度都是恒定的,而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体表温度,人类的体表温度在37℃左右,而另一部分,则是核心温度,核心温度会略高于体表温度。内脏的温度就属于核心温度。
那么,人体维持温度的热量是哪里来的呢?
人在安静休息时,热量主要来源于体内缓慢的葡萄糖代谢产生的热,其中,肝,肠,肾大约提供50%的热量,肌肉的代谢提供了20%的热量,大脑的代谢提供了10%的热量,其他热量由身体其他部位代谢产生。也因此,心脏并不是重要的产热工具,实际上,心脏和肝,肠,这些产热大户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这些“产热大户”都还更容易换上癌症,心脏却不易患上癌症,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患上癌症的几率实际上和是不是重要产热器官并没有重要联系。
事实上,同样都是人体细胞,癌细胞和正常的细胞一样怕过热,怕过冷,当体温超过43℃时候,癌细胞和体细胞也一起死亡,所以,并不是因为心脏产热,或者因为心脏温度更高,所以才不容易换上癌症。
结论:
谣言粉碎。心脏会得癌症,但心脏的癌症罕见,不是因为心属火或者心脏温度高,而是因为心脏的特殊组成以及癌症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