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润老师经常说一句话:花半秒钟看透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注定拥有截然不同的命运。
那什么是洞察力呢?简单说就是透过表象,看清事物中隐藏的核心矛盾的能力。
你有没有发现,生活中的事物基本上都存在着矛盾,比如:
罐头的瓶口既要拧紧利于运输,又要方便食用者打开。
公司的发展既要扩大规模,又要协同高效。
你既想奋勇向前,又惦记着诗和远方。
国庆假期我重刷了不少高分电影,其中有一部是《辛德勒的名单》,讲的是一个德国富商在二战期间以工厂招工的名义解救犹太人的故事。
不知你是否有过疑惑,一个忠于家庭、疼爱儿女的德国士兵,怎么会对犹太人进行毫无人性的屠杀?
原来这并不是士兵对犹太人个人的仇恨,而是在历史、宗教、战争、种族主义共同的驱使下导致的结果。
能看到事物背后的核心矛盾,就掌握了更高级的智慧线索。
既然洞察力这么重要,那我们应该怎么提升自己的洞察力呢?
— 1 —
一回熟,二回生。
写错了吧?不是一回生二回熟吗?
没写错,“一回熟,二回生”指的是把一个熟悉的东西刻意陌生化,当作一个全新的东西。这个方法可以帮你发现那些被忽视的信息。
在小说《福尔摩斯》里,福尔摩斯第一次见华生,问了一个问题,说你每天走的那个楼梯,一共有多少台阶?这个问题一下就把华生问住了。
这种视而不见是怎么产生的呢?
不是因为你对这个东西太陌生,恰恰相反,是因为太熟悉,以至于你把它当成了生活中的背景,不会去特别关注。
你可以常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它不是用来做这个的,那还能拿来做些什么?
3M公司是跨国综合企业,业务很多,其中一个业务是生产胶水。按照我们对胶水的通常设想,胶水应该越粘越好,但偏偏有一个科研人员发明出粘性很弱的胶水。
这项发明起初被搁置,后来却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批自带粘性的便签纸,为3M公司赚得了丰厚的收益。
你看,一旦把一个熟悉的东西从原本的功能、目的中解放出来,就会发现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用途。许多创新和机会往往就藏在这些意想不到中。
很多我们熟悉的事物,已经成为生活的背景,鲜被关注。而点亮这些不曾留意,我们会发现更多的新奇和可能,这就是获得洞察力的第一个方法:把熟悉的东西陌生化。
— 2 —
片面的深入观察。
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都在强调“全局意识”、“系统思维”、“大局观”,那这里又说“片面的深入观察”,这矛盾吗?
不矛盾,“全局”和“片面”它们是要结合使用的。
片面的深入观察指的是一个事物有很多面,每次只观察其中的一个面,但是一定要深入。
苏轼说读书要每次作一意求之。意思就是说一本好书一定要反复读几遍,每遍只盯住某一个方面来读。
比如读《汉书》,第一遍只读其中的兵法,第二遍只看其中的人物,第三遍只看各地物产、民情风俗等等。
这个过程就是把揉成一团的信息重构,变成一组组可以逐次接收的信息,让思维有条理。
当把这一组组的信息吃透,再重新通读全书,自然又是另一番景色,这时“全局意识”、“系统思维”、“大局观”的威力才能充分显示。
用苏东坡自己的话说,这样可以达到精窍之功,也就是通达、透彻的意思。
— 3 —
梳理系统中各要素的连接关系。
什么是系统?系统就是一组相互连接的要素(系统=要素×连接关系)。
当要素无法改变时,可以改变要素的连接关系,让系统的改变带动要素的改变。
你一定听过和尚分粥的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庙里的和尚,每次轮到谁分粥,谁就拼命往自己的碗里盛,结果就是每个人只有分粥当天才能吃顿饱饭。
那应该怎么办呢?告诉每一个和尚(要素),出家人慈悲为怀少吃一点?但是出家人也不想饿死啊。
那应该怎么办呢?用相同的碗,每次分粥的人最后选粥。这样分粥的人为了不吃亏,最好的策略就是每碗粥的量一样多。这样大家就都能吃到饱饭了。
你看,通过改变连接关系,而不是改变要素,这个庙里的和尚获得了他们都认可的公平。
电商平台的评价功能、街坊邻居的口碑、每个人的信用评级都是这个道理。
总结
洞察力是指透过表象,看清事物中隐藏的核心矛盾的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把熟悉的东西陌生化、片面的深入观察、梳理系统中各要素的连接关系,来提升自己的洞察力。
欢迎留言、转发,我们下篇文章见~
更多个人成长内容,欢迎关注公众号“鑫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