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首尔在《春日迟迟再出发》节目中作为观察团一员分享自己最近的心情,她说:“我最近不开心就是前几天,我发现我儿子屏蔽了我!”她带着些许惊讶的语气继续说道:“我想说我的亲子关系竟然还会出现这种情况?”
原来是傅首尔为了给儿子过生日,兴师动众叫了一帮朋友给他吹蜡烛,弄得很热闹,自己也很开心,但其实儿子并不喜欢,事后他还跟她说:“妈妈,我不喜欢被过度关注!”
傅首尔说自己能理解儿子的感受,但不能理解的是儿子发朋友圈屏蔽了她和她老公。她是从好朋友(儿子没有屏蔽她的好友)那里看到儿子发的朋友圈这样说道:“不知不觉我就12岁了,然后在这一年里感谢很多人陪伴我。”最后儿子还感谢了傅首尔的几个好朋友,但就是没有感谢她和孩子爸!
傅首尔有些震惊地对其他观察团人员说:“然后我第一反应是我不值得你感谢吗?”大张伟在一旁劝慰道:“因为他进入叛逆期了!”
这时,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李松蔚附和并解释道:“对,这件事情跟傅首尔是不是好妈妈一点关系也没有。”
傅首尔回应:“我后来也是这么对自己说的,但我发现他屏蔽我的那一刻,其实作为一个母亲我说实话我的内心是我这几年感觉最震撼的一刻。”她接着解释说:“为什么那么大的震撼呢?我或许觉得它摧毁了我的某一部分自信。”
大张伟继续安慰:“但是青少年叛逆就跟感冒似的,你再努力它也得到时候才能好!”李松蔚表示赞同:“对,首尔,你要等!”
成长是必经之路,父母要学会适应
这就是男孩从少儿走向少年的必经之路(女孩同样也是如此),孩子大了会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虽然每个个体发展的情况与进度不同,但他们都会或多或少经历青春期的身心变化与成长,所以有时候父母觉得是为他们好的做法,在他们看来并不一定能接受或喜欢。
但至少傅首尔的儿子愿意与父母沟通,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说明他们的亲子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而不是纯粹地让父母来猜测孩子的喜好,而孩子却一点也不配合或不领情。
也许当初她儿子发这样的朋友圈只是单纯地感谢他爸爸妈妈的一些朋友,但又怕父母会过度解读他的文字,就用屏蔽的方式,其实也能理解他的做法。
当父母意识到孩子不愿意与自己分享秘密,或与父母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与喜好时,要尽量尊重并理解他们的变化,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题,要学会接纳他们的成长。
哪怕他们想要的空间与独立是你们一下子所不能接受的,但也要给予充分理解,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会发现父母会在背后默默关注并支持着他们。
比起身体的长大,父母更该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
孩子进入青春期在身形上与大人已无异,甚至有些孩子站起来比大人还要高大,但心理层面多少会有差距,但他们想让父母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大人,而不是他们眼中长不大的小孩,但父母往往很难做到,如此“差别待遇”让孩子们想急于证明自己。
但很多时候因为父母的不理解或不沟通,造成很多误解或争执,以至于孩子们只好采取回避或屏蔽等方式来减少摩擦与矛盾。
不过大张伟说得没错,孩子的青春期就像感冒似的,是有期限的,但这也取决于父母在孩子6岁以前是否给予充分的心理抚养,不存在教养的缺失,有过丰富的情感建设(比如6岁以前基本上是父母亲自带娃)。
著名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就提出:“人的心理发展是不可逆的,孩子6岁以前额养育,谁都无法替代,谁都无法扭转。”因为如果早年的家庭养育有缺陷(父母陪伴缺失),在成长过程中就容易麻烦不断,甚至“半路夭折”。
所以即使青春期过后他们也很难与父母建立情感连接,因为他们会说:“以前小的时候都没管过我,为什么现在要来管我!”
但如果6岁以前有过充分的情感陪伴,即使进入青春叛逆期,也能很快过去,所以父母能做的就是给予充分空间并耐心等待,并相信自己的爱,孩子终会感受的到。
结语
就连傅首尔如此优秀的妈妈都无奈于儿子的青春敏感期,我们又有什么好焦虑的呢?我们要做孩子最信赖最安全的港湾,无论他们驶离多远,即使会面对外界的大风大浪,但最终他们还是会回到我们的怀抱进行休憩与调整,这样他们才能鼓足勇气与力量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