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我上的作文课屈指可数。原因是真的不会上,教作文概念学生听着疲惫,自己上着累,效率底下。
课上,我总是把作文教学见缝插针的融进课文,融进阅读教学。一边上课一边启发学生学习文章结构,积累手边的素材。课堂小练笔写过不少,周记和大作文也不少,但总是感觉效率低下,是一种漫无目的训练。
今天听了刘祥老师的写作讲座,似乎被打通任督二脉(有些夸张),有醍醐灌顶之感,有些后悔没有早点学习到,以后我也要这样教写作。
一、直击现场法。
记叙文是学生写作的一大领域。一直认为没有故事的作文都是缺乏血肉的,所以鼓励学生叙事。但,学生记事时的常见问题可以概括为两点:语言啰嗦直白、假大空话较多。
直击现场便是“单刀直入”,直接着力于事件发生当场。比如同样写考试考砸了,不要过多铺垫,不要前因后果,只要写考试成绩下来,我捧着成绩到家……再进行细节描写。
二、引导学生从平常中发现细节意义,艺术表达。
写作时,学生经常陷入“无米下锅”的境地,觉得没啥可写,于是就编造一些诸如:扶老奶奶过马路、妈妈半夜送我上医院的事情,把情感抒发的句子直接塞入原文,说服不了阅卷老师,更说服不了自己,总算可以勉强“交差”了!生活中处处皆素材,学校生活处处可写。如同学擦黑板的背影,树上站着的一只鸟等等,重要的是老师要用这种细节认识,有这种生活毫无能力,才能引导学生把小事写好,这就涉及到我要说的下一个方面。
三、老师亲自示范,写下水作文。
学生之所以觉得无话可写,通常是因为没有看到平凡细微处的可写价值,如果老师能以身示范,和学生共读共写共生活,那便是最有力的引领。老师不写,却在学生面前讲的头头是道,那多半是故弄玄虚,学生当然听不进去。不过下水作文应避免炫枝,只求展示出事件本身的美好,体现出真实细腻的情感。
四、引导学生家事国事事事关心。
刘祥老师采取的方法是每天让学生搜集热点,课上共同讨论热点,老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对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有正确的看法,成为一个真实的,有思考力的人。也让未来的社会少一些“键盘侠”!
写作作用之一本来也是引导学生对大千世界的本质观察和思考。
这学期我以小组为单位布置任务,一个小组周末回去负责搜集本星期的热点新闻,形成文字,并定出主题,看看能用在哪个主题的作文里,分享给所有同学。
五、要求文体、选材,不设定目标、主题。
比如,一段时间内集中突破一种文体,兼带训练其它文体,材料必须来自当下生活。刘老师是这样做的,也很值得我来学习,不断的培养学生“我手写我心”,夯实平常的随笔训练,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六、写作氛围—写作风尚—写作文化—写作体系—写作课程
以老师亲身示范,通过不断的、鼓励、肯定营造班级写作氛围,逐渐凝成写作风尚,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文化,构建自己的写作体系,最终提纯为写作课程。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是老师在一开始要有课程意识,然后层层铺设,不可着急。
七、为写作搭建兴趣平台。
教师公开写作才能更好的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学生的写作如果“被看见”,那一定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激励为学生投稿,样刊就是最有力的榜样。在校报上发表学生的作品,让全校的孩子看得见,更是一种全面的鞭策。
“以我手写我心”,说真话,做真人。说着容易做着难,最重要的是老师以身示范,写下水作文,启发引导。
教师需要认识到写作对于师生的价值。就像刘祥老师说的:“让每一篇文字都成为生命的雕塑,一切写作,归根结底都是生命的自由吟唱。在于师生一起做一个真实的,有趣味的,有情怀有担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