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的总结,应该用“满血复活在三月”这句话来概括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1、自己的事:
2月份的纪录片在3月初强行结束之后,自己又挑了几本其它的电影看,并力求做到“尽自己最大可能输出文字”。初步统计了一下,主要有影评3篇,访谈1篇,书评3篇,论语6篇,历史动漫10篇。
1.1、影评3篇
1.1.1、《又见奈良》(影评)
一部二战时期的影片,当时想看是因为里面的主角老太太吸引了我,以前在汤唯主演的《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里见到过她,后来又在倪妮主演的《流金岁月》里遇见过她,在两部戏里,她都充满了童真,似乎活在了童话里一般,而这部跟日本人合作的影片,尽管结局悲伤,但是她的演技里,依旧有让我无比喜爱的地方:比如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她急中生智地骂孙女的男友;再比如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她想吃羊肉而独自外出买羊肉的情景……
1.1.2、《情书》(影评)
想要看《情书》,没有特别的理由,就是为了给自己放松放松的,本以为会是非常唯美而浪漫的爱情故事,事实上,却是带有侦探小说性质的典型的三角暗恋烧脑片,尽管这样,我还是看到了日本女人的美:安安静静的、漂漂亮亮的、细声细气的、纯洁而温顺的,对比女主,我应该算是一个“静如玉兔,动如虎豹”的集各种复杂人格于一生的可爱女子。当然,对于爱情,我依旧是愿意相信一定存在的,我依旧是希望为之努力的。
1.1.3、《捍卫者》影片
这也是反应二战时期的一部影片,讲述的是国民党军官姚子青率领一个营,抵抗2000多兵马的一次残酷至极的保卫战—淞沪会战。在当下上海疫情非常严重的情况下,我觉得看这个片子还是很合时宜的。
1.2、访谈节目1篇
这是介绍海清的,一个南京人,一个有着庞大家族的隐形富豪的女人,一个被称为“国民媳妇”的女人,一个有着真性情的女人。贴了那么多标贴,在我心里,她是一个有着很深的演员功底的艺术家。
1.3、书评3篇
书确实现在读得相对少了些,不是读不进去,而是因为太浅的不想读,太深的读着如饥似渴,所以,原本想着要稍微放一下的,结果,一放近半年,若不是被人点醒,我是断然不愿醒的,那既然又一次醒来,就努力在当下,目标就定在四月吧,稍微再多读一些,给自己的生命多注入一些活力吧。
读书真的很好,来来回回读读过的书,更是别一番滋味,以前的种种,都会被现在的想法所替代,自己不断推翻自己,不断重建自己,真的是让人跳进跳出,不断发现自己的存在。
1.3.1、再读《爱的艺术》
对我而言,这是一本关于如何经营爱情的工具书。
这本书,我一直放在床头的书,闲来无事都会翻一翻,其实,从一开始读的时候,我就已经把书涂鸦得到处都是痕迹了。再读的时候,又每次都会不自觉地把注意力集中到那些曾经留下的记号上,回过头来,再好好思考,反复体会。
1.3.2、再读《好好思考》
对我而已,这是一本关于如何更好地工作的工具书。
这本书,一直放在公司里,所有人都午睡的时候,我会翻看一波,草草地看,并不去精读,偶尔眼睛瞄到一条能入法眼的文字,就会拿出来咀嚼一番,有好几次,我都以为自己看过无痕,而事实上,在每一次跟作者共鸣的过程的,我看到了自己一次次的进步。
1.3.3、再读《爱的艺术》之完整的人格
写这份书评,是因为我在小红书上发布的上一份关于爱情的资料,明显点击率比较高,这证明,我坚持了十天的历史短篇的输出和关于爱情这个永恒话题的输出相比,小红书的群体,更喜欢关于爱情的点点滴滴。我想,从一个侧面也反应出小红书的群体应该是比较年轻化的,于是,我想,要么顺着这条思路,再往下写写看,试试看吧。
1.4 论语解读6篇
“道说论语”的解读,需要非常大的耐力才行,上个月读了6篇,这个月,同样也是6篇,即使这么慢的速度,我依旧会觉得有些消化不良。
第1.6 章,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我记得自己对这一段解读最狠的地方是:认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当今社会是完全行不通的。
第1.7章,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这句话的解读,我对子夏和孔子的交流假想了一个辩论的场面,我认为是子夏对孔子1.6章进行了反驳。
第1.8章,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这几天,一直在思考“君子不重,则不威”这句话,我觉得要推翻自己原先讲的君子适当的时候要“轻”这种说法。做学问的人,态度方面,一定都是极其认真的,而一个在学问方面极其认真的人,如果你让他偶尔也要调皮一些,这显然就是要求他人格分裂,我觉得这真正践行起来很难。好比一个罗辑思维非常缜密的人,你一定要让他用发散性思维去写散文,这对他来说,就是不可取的,也是不提倡的。
第1.9章,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主要是讲“孝为先”,这一句话的解释和理解,我写的相对少,似乎无感,写得不怎么开心,但是,仔细想想,为什么要对每一章论语都有感呢?偶尔的无感不是很正常吗?所以,还是监督自己继续写。
第1.10章,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继无感之后果然迎来了对子禽的有感,佩服子贡的情商,一般,我们在生活中,总能看到一些很纯粹的人,而这些人多半是理性思维非常强的人,这让我想起了周国平关于感性和理性的哲学角度的看法。周国平说,那些从小理性思维非常强的人,其实,从小就缺少了感性思维的磨练,因为大部分人都需要情商去攻克的难题,他们只要依赖天生的理性思维就解决了,久而久之,长大之后,这一方面的能力如果不去进行刻意的练习的话,就丧失了。
第1.11章,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一章,某中程度上,写的也是“孝”,同样,我的文字也不多,仔细想想,为什么面对“孝”写不出再多的文字,也许是我既不愿意抨击那些不孝之人,也不愿意标榜自己的“孝”吧。
1.4、历史动画10篇
这部动画片是我在小红书上看到的介绍,当时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看来一集,后来,就拉着孩子看了好多集,因为很短很短,每集不到五分钟,所以,孩子也喜欢看。为了更好地吸收知识,我是做了笔记的,每一篇都很认真地做,但是,今天要写月度总结的时候,我发现,好像还是不怎么行,横竖记不住太多。看来,知识的吸收绝非一朝一夕的,后期还是要反复思考,反复练习。现在写着写着,脑子里忽然有一个想法,突然有一个想法,如果不行,是不是回过头来再仔细看,来来回回,反反复复,而不要一味追求进度而草草了事。
《喵》是从华夏诞生开始讲起,总共看了十集,分别为“统一战争、三皇五帝、大禹建国、夏家天下、少康复国、商汤灭夏、伊尹辅政、武丁中兴、末代商王。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大禹建国、少康复国、伊尹辅政。大禹是小学语文课本上就学了的,伊尹是以前通过钱儿频道听说过的人物,少康这个人物,对我来说是全新的,通过看短片,知道了他是一条运筹帷幄、韬光养晦的汉子。
下个月,我想,应该着重自己的输出,如果输出不到位,就要强迫自己来回看,反复看。
工作上的事:
工作上,这个月,应该算是非常努力地在改进很多东西,在细化很多流程。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每一次别人的工作咨询,都要有据可依,不要喋喋不休。我想,只要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管理。
苏州的事:
2月14日至今,疫情还是很嚣张,从最初的确诊病例,到现在的上海每天四五千的无症状病例,让人是在堪忧,但是,好在,孩子在身边,也无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