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觉:孔子教学法教学生学习,就像让学生提个篮子,学一个丢到篮子里面看一看,一共有多少,心里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能随时提取出来,忆力就强。
悟:忆力是最低层次的生成能力,但我平时非常缺乏忆的意识和能力。无论看什么书或者接受什么新的知识,我总是感觉自己就是过了一个脑瘾,自我感觉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但是却没有把这些知识忆出来,所以我的收获往往是碎片化的,或者说是收获并不大,仅仅是当时的印象或思考。包括对学生的教学,这种习惯性的思维导致缺乏让学生有忆的意识。我现在真正明白巧姐为什么让学生要多说多重复,为什么有温故知新这个环节,为什么她的课堂能真正做到一课一得,因为这些都是在培养学生忆的意识和能力,而这种最基本的生成能力形成了之后,才会有后面高级的生成能力。先有意识,然后坚持实践,才会有能力。现在我自己读书就会有意识的去做一个思维导图或者提纲,然后对知识进行简单的梳理,之后进行思考。今后对孩子的引导和学生的教育也要努力朝这方面去做。
2.觉:德育的主阵地在课堂,在课堂上培养孩子的情感习惯,学习习惯,动作习惯,就是德育。课堂行为习惯注重觉力的培养,孩子就会把觉力迁移到课下,迁移到生活,德育的效果就出来了。
悟:觉力是心的接受能力,无论是培养孩子的什么习惯,只有心参与了才能培养觉力。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有了觉力就会处处留心,觉力培养了,有意无意都会去关注,孩子才能一直在成长。巧姐注重学生的坐姿,注重学生课前班呼,注重学生忆的能力和说的能力,注重学生提取旧知,注重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甚至课堂注重学生轻拿轻放有礼貌等习惯,这些都是她下意识的在培养学生的觉力,让学生的心参与所有行为。每节课、每一个学习过程,她都坚持把这种思想贯彻落实下去,所以学生自然而然就养成了这种觉力的习惯,然后就会把课堂上的这种习惯延伸到课下,也就真正做到了德育。这种教育思想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在她的课堂发生。大道至简!把教育理念分解到具体的教学行为上,处处见本真!
3.觉:悟力培养了,可以养成孩子良好的思维习惯,就是智育。让学生生成知识,让学生习相关旧知,对学生进行面线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带着觉力去读书,知道自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为成贤成圣而读书,这是体思维的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培养了就是智育。
悟:悟力是心的思维力,是心或者脑在进行思维,是创造世界的能力。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由低级到高级的思维能力。只有当老师知道悟力有哪些层次,真正的理解这些层次是什么样的什么内涵,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下意识的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然后引导学生朝高级思维发展,否则永远停留在低层次的思维。巧姐经常说要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而这个知识体系呢,我觉得不仅仅是自己以前理解的试题研究上所罗列的那些知识点的汇总,尽管说这些知识已经是进行了高度的概括,但还是没有做到知识的真正打通,也仅仅是停留在一个线思维的程度。所以学无止境,悟力永无止境,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自己高层次思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