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听到这个词大家想象到的画面一定是生气、辱骂、责备。但是事实上,很多父母对孩子的大多数批评都是无益的,它会造成愤怒、憎恨,以及报复父母的心理,还会无形之中拉开孩子跟父母的距离,让孩子不再和父母沟通、交流。
很多时候孩子犯错后父母的第一反应就是大叫、愤怒和生气。比如小时候吃完饭之后洗碗,不小心把碗摔坏了,妈妈当即脸色就不太好,质问我:为什么这么不小心,连洗个碗都洗不好……锐利的语言一字一句的刺向我的胸口,我很想说:妈妈,我也不希望这样,我真的只是不小心,我希望能够得到你的理解和宽容。于是我流下了委屈的眼泪,而妈妈并没有因此而停下责备的语言。我生气的跑到自己的卧室,大哭了一场。在《小王子》这本书里面说过:所有的大人都曾是不完美的小孩,只是他们大都忘记了。所以,希望以后在想要责备孩子的每一刻,想想曾经不完美的自己在犯错之后也曾希望的到别人的理解与宽容。
但是,所谓的理解和宽容难道就是不批评、也不管束吗?也不是。而是要让我们用一种有益的批评,这种批评不会指向人格,而是注重处理面临的困难。很多人都知道,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情感都有巨大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发现你说话的语气、愤怒的表情都像极了你的父母。可是如果我们发现这些是不对的,那就一定要去学习、改变,不能把这些带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再承受一遍我们曾经的痛。摔坏杯子不是折断了手臂,不小心掉了东西也不是一件很大不了的事情,很多时候一句有节制的话就能让孩子感到抱歉,因为孩子自己是知道愧疚的,也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造成了不好的后果,我们没有必要再雪上加霜。事情发生之后,首先是想怎么解决,而不是责备。刻薄的话语会造成敌意,而不会带来恰当的行为。
人就像一条河……每条河都会这里窄一点,那里水流快一点,这里慢一点,那里宽一点,有时清,有时凉,有时混,有时热。人也是如此。每个人身上都具有人的所有特点,有时会呈现出这个特点,有时会呈现出另一个特点,人经常会变得不像自己,而同时,他仍然是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