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南京“亲近母语”的学习总结
随着中高考语文的改革,阅读慢慢被所有家长、老师重视了起来,特别是今年高考过后流传了这么一句话——“得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而教育部发言人也曾明确说过,要让语文阅读成为主要的拉分项,拉开人才选拔的距离。
这让很多家长老师们坐不住了,孩子语文素养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阅读能力更是不可一蹴而就,不管结果怎样,纷纷从当下开始给孩子恶补语文,大面积展开阅读推广。可是,做阅读真的就只是捧本书读这么简单吗?具体该怎么做大家真的都了解吗?说实话,在轰轰烈烈给我们班孩子做阅读推广的这大半年时间里,我是极度迷茫的。
所以我报名了暑假南京场的亲近母语论坛,试图在这里找答案。一星期紧密的学习下来,我对做阅读开始有了自己一点小小的见解。
第一,确定目标。在给孩子开始做阅读之前先考虑清楚,在不同年龄段带孩子做阅读,我的核心目标是什么?我希望达到什么效果?亲近母语研究院徐冬梅老师指出,儿童阅读的根本其实就是母语学习。我们要了解贯穿孩子一生的母语学习过程和内在机制,在不同年龄带孩子做不一样的阅读,使其语言能力日渐提升,语言表达更为丰富。亲近母语以儿童本位为教育理念,从儿童的立场出发,在各个年龄段给孩子不同的阅读指导,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徐老师说“不阅读无以学语文,阅读是自我教育的最佳途径”;舒凯老师说“阅读是教人思考”。所以我们必须意识到,阅读不仅仅是让孩子了解某个故事或知识点这么简单,而是要通过给不同学段的儿童制定合适的阅读计划来培养孩子某方面的能力,比如识字、信息提取、归纳概括、复述、思辨等等。并且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遵从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第二,制定合适的阅读教学计划。在目标定下来以后,我们需要根据孩子所在的年龄段为他们制定一套量身打造的阅读教学计划。这部分也是我认为的重点。
带孩子做阅读范围很广,可以是诗歌、童谣、图画书或者是故事书等一切可读材料。那根据孩子学段选择好阅读材料后(以低年级为例),我们需要以下几个步骤来开展我们的阅读教学:
1.精简课时。徐世赟老师说“精简≠精减”,精简课时是要我们简化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力争“一课一得”,而非减去某些教材上的内容忽略不讲。很多教材内容虽然看起来不重要但它终归是要考试的,我们做阅读教学不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徐老师提出,教师应当有宏观视角,先把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整合重组,再在适当的地方精简教学内容,腾出课时用于阅读教学。实现这一目标有三条途径:第一,集中教学内容,提炼一课一得;第二,精简教学方式,优化课堂结构;第三,统整教学内容,链接课内课外。基本上仔细琢磨透这三条,给自己腾出课时还是不难的。
2.设计有效且有趣的阅读课。就拿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来说,可以上童谣课、图画课。深圳的许利平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童谣示范课,她的课堂流程大致是“导入—读童谣—改童谣—提问—挖掘主题—情感教育”。像这样的课堂目标也很清晰,在阅读童谣的过程培养儿童模仿改童谣、写童谣甚至创造童谣的能力,也无形之中对孩子有了情感渗透,能力培养和人文培养并重,不失为一节出色的阅读课。除此外,来鹏俊老师上的一堂图画课《爷爷变成了幽灵》,设计的教学步骤是“导入—解题—拆书皮—读故事—讨论故事—引出主题”,将一堂沉重的关于死亡教育的话题自然地展现给孩子们,也是值得借鉴的。
3.巧妙利用多种阅读工具辅助阅读。这是付雪莲老师给我们分享的一堂课,也是我第一次了解“阅读工具包”。付老师开发了很多阅读工具来辅助孩子们顺利地完成阅读,比如情节绳、情节梯、情节波、珍珠项链等,目的在于利用可视化的表格或者线条、图画的方式帮助孩子们梳理阅读材料中的人物关系、故事情节,从而顺利引导孩子得出阅读的收获与心得。这些工具包的作用类似于思维导图,教师全可自己创意性地进行开发。我认为这种方法可以从小进行培养,既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效率,又可以从小培养孩子提取信息、归纳整理的能力以及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可谓是一举多得。
同样的,当孩子就读年级越大,给孩子制定的阅读计划就应当适时加大难度,比如到了中高年级可以开始整本书阅读、主题阅读、群文阅读等,根据孩子自身的阅读情况进行调节。
第三,给孩子制造一切可供他们创造的机会。阅读进行的同时一定不要忘了给孩子空间去进行创作,从低年级阅读诗歌童谣开始,带孩子们仿写、自主创作,再到中高年级进行观察、记录、篇章写作,甚至是舒凯老师提到的研究性学习,撰写论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带孩子们去挖掘自身的潜力,让他们真正从心底喜欢上阅读。这里,朱爱朝老师做得很成功的《二十四节气与自然笔记课程》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包括舒凯老师提倡的“项目式阅读”,都可以去多做了解。
作为教师,带学生做阅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一切都需要提前规划和设计。阅读该怎么做,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总算有了一点清晰的思路,既然决心开始,就得认真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