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意思的是,写这篇一开始就因为如何命题给犯难了。
本来想回顾一下自己写日记的所记所想,因为从回看日记的过程中确实有一种“拾起来那些即将遗忘的珍珠”的惊喜,就希望把这份惊喜记录下来,故命“如何看到过去的自己”之题。然又忽感这题太小了、太束缚,原因是仅从“如何”这个角度去考虑,仿佛成了介绍写作日记方法论的一篇,这实在不是自己的本意。故又在前加了“谈”字,以表自己这篇文章不拘形体,不束内容,信马由缰,胡乱而作。
前叙废话,从此开始。
以前我是不写日记的。不是说对写作没有好感,因为自己也喜欢无聊时候摆弄些文字,如果胡诌出来一篇自己觉得像样点的文章或是“诗句”,也会高兴个半天,找人炫耀不已;也不是因为懒或是没想到写日记这么一茬,回忆中无数个夜晚闲来无事摆弄的笔头便是证明,虽然最后落在纸上的大都是乱写乱画。而是因为精神世界的缺失——心里无事,落笔无物,索性了了。
因此,很多过去的情节,只能通过少量留存的偶尔几个日子的照片,或是和他人热酒正酣的交谈,或是自己残损不堪的回忆中获取些,也大多数只能记起些朦胧的行为和感受。一想到这,便深感遗憾,因为过去固然大多数平平常常平平淡淡平平凡凡的沙漠里,也会有些闪闪发亮的石头。这些经历,或精彩、或不堪,但至少让自己知道,自己真真切切“存在”到了如今,而不必感慨:一晃又度了几载,也不知这几年做了什么。
如果成长中的环节是很明确的,个人能够感受到各环节之间的突变,那“开始记日记”,应该就是自己成长路上一个很重要的节点。
当然这种感受不是说即刻就能感受到的,因为曾经不写日记的日子里,也有着很多次尝试日记的行为,且都抱着“这次我便开始真正的改变了”的想法去写,结果没几日便中断了。当然这些经历或多或少都构成了自己的成长,不过若说起对成长对未来的意义,只能从经历后才能品评,当事时却不觉,而只能给出“这定是我成长之路浓墨重彩的一笔”等等此类豪言壮语。
故此,当我翻阅从四年前开始记录的日记时,一笔一划,这几年的自己在这些文字中变得如此清晰。虽然在世俗上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长进,但能看到、能感知过去自己的所见所想所为,也着实让自己有所感慨。
这种感慨,也是自己对于自身成长之路的看法:心态,已然和当年变化甚多了。
个中曲直,且慢慢言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