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外面,是县城,十里路,步行一个小时过点。站在村子周围的山上,就能看得到城里的楼房,在太阳下煜煜生辉。小时候,看到的最大的世界,便是县城。我从小便喜欢进城里,我与县城的故事便是我探索外面世界,憧憬未来美好的开始,到县城的经历往往也是饱含父爱母爱的故事。
记忆中最早去县城是四五岁的时候跟着父亲去的,那次是对县城最早的记忆了。那是九〇年之前,因为我那时候没上学,我是九〇年后半年上的学,所以印象比较深,那时候虽然是市场经济了,但物资还不是很丰富,尤其是煤炭。家里烧的煤炭没有了,便要去火车站买,买煤要排队,有时候要排两三天。我便随着父亲拉着人力车在火车站外的货场排队,队伍庞大,人力车一辆接一辆,排满了货场外的公路。晚上我便在车站附近的姑奶奶家睡觉,父亲则睡在人力车上排队,好在那次还是夏天,不冷。那次进城让我目不暇接,尤其是第一次看到火车,什么都是新奇的,最感觉幸福的便是父亲和二叔用人力车拉了哟一路,有一段路甚至还睡着了。因为太小,其他的都没什么印象了。
六岁那年,春节前的一天,我找父亲要火炮,父亲便给了钱鼓励我自己进城去买,那是第一次独自进城。我们小的时候,过年是最快乐的时光,小朋友便都期待过年。过年一个是母亲会给我们一人做一套新衣服,另外一个是可以买火炮玩,再一个就是可以挣到压岁钱。每年春节,父亲便给我买半扎火炮,五十个,要我有计划地玩,如果提前玩没了就不再买了,一般情况都是提前玩完,姐姐因为是女孩,则没有(女孩子一般不敢玩火炮)。后来我和弟弟两人一百个,再后来就是一人一百个,火炮的型号也慢慢地从小变大了。当时想不通父亲为什么让我自己去买,但是为了早点玩到火炮,还是早早地独自进城了。因为是一个人第一次去,也不敢乱跑,凭着之前和大人走的记忆,循着公路到了城里,也没敢乱逛,看到街边卖火炮的便直奔主题,买了火炮就回家了,父亲也是喜笑颜开,说我长大了,母亲则怪罪父亲胆子大,孩子丢了咋办。
上小学后,母亲为了生计在县城守个水果摊卖水果,每天起早贪黑,早出晚归,往往回来天黑了才给我们做饭吃。那时候到了寒暑假家里待着没事干就进城找母亲,母亲看到后既怪我乱跑,又高兴自己能找到她。中午时分,母亲便会给我买一碗面吃,一块二,自己则吃点自带的馒头,我问母亲,母亲则说她不喜欢吃面。毕竟那时候还小,不能体贴母亲,其实母亲是舍不得花那一块二的。后来,没事就去城里找母亲,不为别的,就为了吃那碗面,母亲则是每去比买面给我,对城里,也已经轻车熟路,不再那么好奇。
上了初中,课业比较多了,回家也开始写作业了,尤其是喜欢写英语。那时候不想在家待着,时间一长便想进城里玩,哪怕什么都不买,逛一逛也是高兴的,感觉城里的什么都好看,都好玩。想进城的时候便借口去城里买作业本,城里的作业本便宜,质量好,父母便欣然应允,给点零花钱就进城了。后来,父亲买了那辆二八自行车,进城就更方便了,初中三年基本上每周都要进城,乐此不疲。
再后来,我初中毕业转学进城上学。那时候,中学没有宿舍,寄宿生都是在县城租房子住的,我便是租房的学生之一。一待就是四年,四年后上了大学才离开。那时候,总想着在城里只是落个脚,家乡的土坯房永远是家,感觉不到离别,感觉不到想念。可谁知道,一进成便回不去了,从那时候算,从家出来已经二十年了,再没有长期在家里生活过,谁想到就再也回不去了。
正如那句话,转身便是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