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匮乏是自保副型形成的原因之一
今天晨起,静静地坐在高层房间的飘窗上,眼睛望着窗外细雨绵绵,纱窗拉开,阵阵凉风吹进来,感受到无比的喜悦,大自然给予我们最好的东西,我们只需要与它们在一起,感受一切。
拿起手机,看了晓丽发在群里的8号郎平的成长故事,一篇文章看完已经泪流满面,鼻子一阵阵的酸,眼泪不断地涌现出来。物质匮乏-----几个字深深地映入我的眼帘,童年的场景一幕幕地出现,我看见了小时候物质的匮乏,而真正我今天的自保副型形成背后,并非是真正的“物质匮乏”,而是物质匮乏的当时,我表达了“我还想吃、我还想要……”背后被嘲笑、被讥讽、被侮辱的那种自尊心受挫的感受……
我无力面对那种自尊心被羞辱的恐惧感,我担心自己如果去做什么,还会经历一遍那种体会……这怎么可以呢?我不允许,也努力不让自己陷入困境,所以我逃避,我不要还不行吗?能给你们的都给,只要不触碰我的底线,给我一个生存的空间(二阶段呼吸静心中出现的一个封闭式水晶球)。
这种感受到目前为止,还如影随形,致使于我对自己的选择一次次被这些恐惧给带走
那是在6、7岁的时候,乡下天气特别热,当时没有电风扇,而且也没有什么降温食品,只有蒲扇之类的工具,还有中午可以吃到水冰棍,是我最喜欢的两样避暑工具。
提起吃冰棍,在那个年代真心是个奢侈品,父母们也舍不得买,孩子们是贪心的想吃。我记得我要是想吃一支冰棍,随时注意观察时机,如果一不小心玩忘记了,这么紧俏的东西肯定是吃不到的。
有一天中午,爸爸买了两支冰棍给我和姐姐,然后就去上班了,那一天天气特别热,我又帮邻居阿姨在阴凉地方掰玉米粒,全身都是汗,但是得到了阿姨奶奶的夸赞,说我是个能干懂事的孩子,所以天气再热、手都是泡,但为了与称赞匹配,而不顾一切的去做事。姐姐这时送过来了冰棍,吃上冰棍时,那种透心凉的感受,真是舒服极了,小小的一支很快就吃完了,我眼睛迅速的盯向周围的人,大家都在开心的吃着,我心里知道再买一支是不可能的,只能是看看其它人吃,即使看看也觉得舒服。姐姐这时候就说我了:“你看你那馋样,自己的吃得那么快,猴急猴急的,就跟八辈子没吃过冰棍”似的,馋鬼,吃完了眼睛还望着别人,丢不丢人啊,(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别人只要吃东西,我是不敢看的)一看你那死样就是想吃别人的”。被她这么一说,我心底里的一点点小贪念都被她当初揭露了,当时觉得特别羞愧,头就慢慢低了下来,眼泪汪在眼眶里。邻居阿姨们看见我要哭了,就把手里还没有吃完的冰棍给我吃,我就是不吃,爸爸说不能吃别人家的东西,我记住了。后来姐姐看到大家都来哄我了,她就做个好人,把她的冰棍给我吃。我刚被她嘲讽过,哪里想吃呢?而且也不敢吃,担心后面又要跟随一大堆炸弹。姐姐可会哄人了,专挑我的弱项来哄,一会儿我就不生气了,把她吃剩下的冰棍给吃了,心理觉得好美啊,好爽啊!
爸爸妈妈下班回来了,果然不出意料之外,姐姐就向爸爸告状了,把我吃她剩下的冰棍场景添油加醋的描述了一番,那种滋味、那种难受,至今都还在我身体里,爸爸也批评我,教育我,妈妈则是跟着后面扇风,说我就是个馋猫,没品的人。
如果不能躺着满足需求,至少不能躺着输掉自尊
之后还有很多经历,即使家里有充足的好吃的、好用的,这个标签已经贴在我心里了,她们也还是用老眼光看待我。无论我如何小心翼翼的证明自己,都是无用功。所以我学会了麻痹自己,他们说得都不是说我的,骂的难听话都是骂他们自己的,都与我无关。实在压不下去,就用两只手捂着耳朵,拼命让自己听不见,隔离那种羞辱带来的羞愧。
长大后的我,只有一条出路,必须得靠自己,家里人都靠不住,外面的人更不要谈,眼睛根本都不会看见你。但依靠自己怎么靠呢?一是要学会省钱;在你还不会赚钱的时候,就要学会规划,节省,压抑内心想要的念头,看看能去掉哪些方面可以不要。
还要一种方式就是去行动,去学习,去证明自己,让自己变得有价值,明得看起来好努力哦,好积极向上的,其实是过渡补偿内心的匮乏感,是为了证明自己可以靠自己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你们不要再用攻击性的言语来嘲笑我、羞辱我,再这样对我,我会愤怒还击的。
9号的人在早年成长过程中,可能没有从父母等重要他人那里获得足够的情感关注和认同,有强烈被忽略的感觉,在屡次尝试表达自己时不被看见、不被关注的感觉后,对表达自己立场和声音产生了深深的绝望,对自我价值感产生了怀疑,他们用一种“自我麻醉”的防御机制,用“无所谓”“我不在乎”来维持外在的和谐和内心的平静。
我看见了自己的基本生命观点的形成,这些就像套子一样,如影随形的跟随着我,匮乏感是小时候的,而今我还是深深的匮乏,而且匮乏的更多,所以我会更用力的补偿,心里会有深深的缺失感。我现在接纳自己内心深处的恐惧,从这里开始,我与自己在一起。
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望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