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会不会有这些粗心大意的情况:
炒菜加了两次盐;
下了班想顺便去超市,结果却发现直接回到了家;
打算拿小刀开快递,却拿来一把开瓶器;
电饭锅里放了米和水,到时候以为饭熟了,却发现忘记插电;
......
如果你做过这些事,也不要太自责,因为任何人都有过粗心大意的情况。就心理学来说,这是难免会发生的事情。
粗心大意会对我们造成影响,我们可不可以避免或者减少呢?
1
在生活中,特别是一些习惯性的动作,不经思考的话,会自动完成。如果有不同于习惯的需求,就容易错过。
比如,平时下班都是直接回家,大脑的基底核已经接管了这一行为组块,用“自动导航”的模式就会把你带回家。
大脑的这个模式呢,好坏参半。
好的一面是,当我们培养成习惯,可以不加思考地去完成一些事情。
不太好的一面是,会错过一些新的需求,比如忘记去超市买东西。如果刚好是你老婆让你下班从超市带些鸡蛋回来,结果你两手空空,恐怕要被跪键盘了。
粗心大意呢,这事情说大就大,说小就小。
忘记买鸡蛋被跪键盘,这还是比较小的小事。但如果是工厂或医院人员粗心大意,则可能酿成大灾难。
如果外科手术医生把纱布落在患者身体里,工厂里因为疏忽出现火情,可能是人命关天的事。
所以,粗心大意的情况,还是要尽量避免。
那我们来了解一下,你为什么会粗心大意呢?
粗心大意的原因,是专注力聚焦到了手上正在做的事情之外的地方,导致遗忘与错误。
更专注一点是不是就会避免粗心?
其实,也很难完全避免。
那到底要怎么办呢?
最好的方法,是未雨绸缪。
2
假设,粗心大意的情况必然会发生,那就采取预防措施。
如果是工厂或医院等一旦粗心大意会造成严重后果的机构,采用多重检查机制,防止粗心造成灾难。
对于个人,了解自己的粗心大意属于哪一种模式,制定对应的对策。
你可能会疑惑,粗心大意还分模式?
还真分的,有专门的人研究的。
曼彻斯特大学教授詹姆斯·利森教授,他长年研究人类犯错的行为,总结出4种粗心大意的模式:
1、重复的错误,比如咖啡加过糖又加一次。
2、转换目标,比如下班想顺便去超市却直接回家。
3、缺乏、反转。比如浴缸上了水栓却没有放水。
4、混合、混乱,比如想修剪庭院花草却拿了开罐器。
粗心大意没有简单的一劳永逸的方法,人人都会犯错,每个人的状况各不相同。
所以呢,对照上述4种粗心模式,看看自己常犯的错误,属于哪种模式,制定相应的对策来避免犯错。
如果是重复的错误,那么,为了防止自己咖啡加两次糖,喝完之前不把糖包丢掉。为了防止加两次盐,加过一次盐以后,把盐罐移一下位置。
如果是转换目标的错误,那么,为了防止忘记去超市,给自己的复盘笔记“灵感”模块中写个备忘内容:去超市。或者记在便签纸或手机的便签App中,下班前看一眼。
如果容易犯缺乏、反转的错误,比如知道自己经常忘记给电饭煲插电,则每次煮完饭时检查一下是否已插电。
如果是混合、混乱的错误,则在离开原处去拿工具时,嘴里念几遍要拿的东西。
出现的粗心大意的情况,可以记下来,以便反省,下次注意。比如我们每天做复盘的时候,总结模块的“停止做”:忘记关门。“开始做”:每次出门时回头看一下门是否关好。
通过了解粗心大意模式,制定相应的措施,可以让粗心大意的情况大大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