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索瓦·勒内·德·夏多布里昂出生贵族,从小接受的是严格而保守的天主教教育。他在贡堡城堡以及多勒、雷恩、迪南等地的初中度过了青春少年。后来由于大革命席卷法国,他不得不踏上流亡之路,22岁就登上捕鳕船“圣伯多禄号”前往了新大陆。当时船上载着圣叙尔比斯会的教士和几位说英语的修道院修士驶向了巴尔的摩。由于洋流和风向的关系,船最后到达了马里兰首府。当时梅州没有什么新鲜事物,更没有所谓的异域风情,他去了当时临时的首都费城向华盛顿总统递交了德·拉鲁埃里侯爵为他写的介绍信。原本他打算渠道两大洋之间勘察美国的沙漠但未能成行。不过这段经历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许多素材。
离开美国前他到纽约乘船沿着哈德逊河直到奥尔巴尼,像猎人一样深入山谷。当地也人幸福的生活以及雄伟的瀑布令他惊叹。不过冒险也让他胳膊受伤,在印第安部落旅居了很长时间。《纳奇兹人》和《前往美洲》中都记叙了这段经历。成为探险家,人种学家和作家后,他的声誉渐盛,还受到了总统的接见。在回法国的路上,船只遭到了暴风雨,幸免遇难的旅行家对于一切都感到疲倦。回国之后日子过得也不太平,他很快又再次踏上了流亡之旅。这次选择的目的地是英国,在那里他靠教法语谋生,并且开始印第安传奇系列的新作品创作。在英国流亡7年后他打算进行新的探险。
他的仰慕者德·克吕德纳夫人是沙皇的朋友,所以非常成功的把他引荐给了沙皇。之后还意外的获得了机会去到意大利。一路上怀着欣喜游览神往已久的土地,当他来到了永恒之城罗马时给朋友的信里却写出了无比虚空的感觉。由于他到意大利是在使馆处理公务,与同事之间的不合让他很快放弃了这份职业。事业上的挫败加上情人的离世让这位曾经的冒险家变成了一个孤独而恐惧的孩子。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他去到了那不勒斯,之后还登上了威苏威火山。这位冒险家对自己的命运茫然无措,只是跟随着天意的安排一次次被裹挟着到处游荡。伴随他寂寞的旅程写作也许成为了一种救赎。
再次投入《殉道者》的创作时,他去日内瓦和萨瓦省进行了一次短暂的旅行。他们还登上了勃朗峰的陡坡,深入冰川。回法国短暂调整后,他又展开了去东方的旅途。经过希腊,在雅典停留了4日,这里的古迹也让他获益匪浅。之后的数年他一直在旅途中奔波,除了参加一些必要的活动,剩下的时间都在写作。他漫长的一生中虽然到过很多地方,但是真正让内心愉悦的旅途并不多。由于时局动荡,他的行程常常会被迫发生改变。途中的所见所闻也或多或少存在偏见。不过他书不离眼,手不离笔的生活方式以及留下的那些文字还是非常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