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精读?
因为读书真正大的收获,多是要靠精读。
而精读,也是自己欠缺的,不管是方法,还是坚持精读的习惯。
这两天,我在尝试李源的《给大忙人的高效阅读课》的独木舟法和核潜艇法。
虽不顺畅,还是要继续尝试和坚持去做。
查作者资料时,资料没那么多,达不到五位一体的地步,甚至那本书的归类也不具体。
而做的过程中的具体化的练习,也不容易。
比如提问,怎么提问?而问题多了之后呢?
问题要如何找寻相关章节内容?如何总结思考?
有没有足够时间和耐心?中断之后给别的事情打断,又如何继续?
反正看着也就那三五步,到自己真正去做的时候,就没那么明确和顺当了。
先小结下该如何去精读,后面再慢慢去做,做细。
1、查找五位一体信息后,独木舟法和核潜艇法一起来读,同时结合思维模型法来读。
核潜艇法可以先来,跳读和查找相关内容时,再运用独木舟法。
特别是自己不熟练时,反正就是多用,熟练了自然就好了。
2、三次读书法—1周内输出3次。
输出方式包括:记笔记、给别人讲述或推荐、写感想或名人名句、写书评和写摘要。
记笔记,纸书多有记,电子书少记,后面要整理和补上。
写感想也有写,关键是书读多了,多有漏写,特别是读杂书多了时。
写书评正在练习和准备,得多写。
给别人讲述、名言名句和摘要更是做得少,重点还是放在在上面做的那几项。
3、笔记读书法
收集信息:按自己的目的和需求选书,按选好的书单购买,带着做笔记的概念去读,做好笔记,时常回顾笔记。
笔记的规范性,还有笔记的回顾,都是自己欠缺的,怎么系统化,汇总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上,还任重而道远。
4、慢读—6段式慢读法
确定慢读书籍,反复读,进而派生出读作者的全部书、参考书目和主题阅读,按章节概述和写下自己的思考,用写文章的形式写下来。
这些都是不小的工程,慢慢来。
5、主题阅读
定下自己关心的主题,检视一遍自己选到的书,找到相关章节。
带着自己的问题,引导书中的“作者”与自己达成共识。
理清自己的问题,自问,去书中找作者来答。
界定议题,进而分析讨论。
最近做的阅读主题也算,只是规不规范,或完不完善,也是一步一步来。
精读之路,任重道远,慢慢学习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