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随笔
(1)
经常花笔墨来怼这个怼那个,不是完全因为我阴暗,更不是标榜自己有多牛逼。
而是必须。
因为只有思维与众不同,行为格格不入,才有可能跟随强者的路径,登上财富的山峰。
我是说,有可能,不是100%。
那条路,不叫从众。
而是10%的少有人走的路。
(2)
媒体工作者为了吸引眼球,放大传播效应,经常会讲一些故事,比如坚持买可口可乐,成为富翁的老太太的故事,或者一天不落看新闻联播,跟着一带一路动向买股票,跟着互联网+买企业的老爷爷的案例,
寓意,无非就是暗示,看,投资优质的企业,接受正确的舆论导向,再加上坚持不懈,有多么滴重要。
然而,以上传播的讯息是错的。
因为他传递的是幸存者偏差,是侥幸活下来的人的成功的案例,而那些照本宣科的人,已经石沉大海,杳无音信了。
按照这条逻辑投资的人,九死一生。
所以,这个不叫规律,而叫故事。
因为,如果连大字都不识几个的老太太,都可以分辨什么叫优质企业,什么叫劣质企业。
那么,投资界中最成功的也就是应该是这批人,而不是所谓的索罗斯,巴菲特,西蒙斯等等。
老太太的成功,是因为她投资的是一种信仰,而这个信仰恰好成功了。
这个案例,就被包装成了典范,激励更多的老爷爷,老太太们咬定青山不放松。
于是,中国石油就从48.60开盘,一直捂到了今天,十年过去,8.12。
(3)
我自己就能写一些文章,编一些段子,讲一些故事,
包括怎么设置一个带有悬念性的标题,怎么用道理和故事来充塞文章主体,名人名言选知名度高的,哪怕断章取义。
故事用温情暖心的,打情绪牌,或者用反转强烈的,打心跳牌。
然后戛然而止,用更大的更多的渲染,让你内心充塞情绪,或者抖开包袱,让你心跳加速,这两者都是不错的套路。
因为达到了笔者想让读者get到的效果。把认知和观点灌输给了你。
因为情绪冲击,因为大脑反复在悬疑中回路,缺氧,造成了批判性思维跟不上,造成了第一时间对文章的认同和接受。
你拍案叫绝的时候,没有自己。
这就是思辨能力的缺席。
(4)
成功者通常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好先生,因为他不轻信,不偏信。
他对于世人的目光,带着警惕。
他对于媒体和文字是有两面性的,
拥抱文字或者媒体传播的资讯和信息,
抵制文字或者媒体隐含的观点和立意,
或者,至少保持批判。
因为也许,批判的结果是错的,但是比起从众,则要好得多。
因为批判的过程,
本身就是一种主体存在的过程,我思即我在。
没有思辨,充其量只有一具没有灵魂的躯体。
(5)
我今天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依然用了很多夸张性、比喻性的言辞
试图激起阅读者内心的共鸣。
这是文风,也是习惯。我依然活在套路里,而未能自拔。
只是我希望我的朋友们,能够看到这篇文章的人,可以冷静下来想一想,有多少决定,
我们真的是基于清醒
而不是激情
基于自我
而不是茫茫的人群
当你再看到某个财经大V,振臂一呼,牛市来了,满仓梭哈
熊市来了,风紧扯呼
他们说的也许是对的,但你将自己的命运,捆绑在他们的声嘶力竭里,
本身就是错的。
第二部分:交易日志
昨天的市场,次新股尾盘开始炸板,高位回落。
但是,情绪还在次新股里面,最大的流量还在次新股里面。
能做的当然知道怎么做,不能做的,比如上班族的我,基本处于看戏阶段。
尾盘雄安概念突然开始突袭,快速拉升。
我无法分清楚,究竟是利好泄露,还是主力挖坑打埋伏。
出了1/2的同济科技,其余待定。
回补了300股北方稀土。然而,这是一笔错误的交易。
出手的时候心里就咯噔了一下,交易完了以后心里又咯噔了一下。
总之,基于交易形成的经验和感觉,判别来看,不舒服。
不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交易感觉,而是因为考虑到今明两天同济科技需要出清,
对“空仓”无股产生了一种情绪恐慌。
这是主要原因,被情绪而非理智主导了头脑。
另外,当时还有工作要完成,抽空上个厕所小解,10~20秒钟之内需要完成判断,20~40秒钟需要完成下单。
时间仓促+情绪恐慌,主因是对于情绪的定力不够,次因是环境的急促。
这是一笔错误的交易,不要美化和修饰自己的行为,错了,就对自己认真说,错了,然后想办法解决。
要想成为上班型狙客,要走一条异常艰难的路,修远兮,急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