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以权力三分的方式对军权进行制衡和约束,其手段之复杂、心思之缜密,影响之深远,历朝历代无出其有。
宋朝皇帝为了彻底掌控军权,设置了兵部、枢密院和三衙等多个各负其责、互不隶属的军事管理机构,兵部在隋唐时期,是主要的军事管理部门。然而,随着唐朝中后期的藩镇割据以及更加混乱的五代十国,大小军阀纷纷拥兵自重,割据一方,以至于兵部的权力大大削减。
宋朝建立以后,进一步弱化和虚化了兵部的权利,将兵部指挥作战和调兵遣将的职能全面剥夺,只留下了对湘军、民兵这些战斗力不强的地方,军队的管理权,以及一些后勤保障、测绘地图之类的具体事物。宋朝的兵部不仅无法和以后逐渐掌握主要军权的明朝兵部相提并论,就连和给上书房军机处打下手的清朝兵部相比,也是远远不如宋朝真正主管军事的中央机构是枢密院。枢密院在朝中与主管行政的总书门下,并称为二府,地位之显赫。枢密院的最高长官成为枢密使,枢密使不仅执掌军机药物,而且还有人事任免、招募新兵,调动军队的实权,和兵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尽管权力如此之大,枢密院手下却没有一兵一卒,因为军队的实际统辖权都掌握在三衙的手中。北宋沿袭五代后周的军制,以晋军为中央军,是帝国的主力部队,而晋军则由殿前司是为庆军马军司侍卫,庆军、布军司等三个部门统领。这三个机构被称为三衙,三衙各自有着自己的最高长官,都称为都指挥使,三位都指挥使,并称为樊帅。樊帅彼此之间互不隶属,都只对皇帝一个人负责。虽然三衙统帅进军负责晋军的日常管理和训练,但却无法调动和派遣进军。
宋朝的枢密院负责调兵遣将,三亚则负责统一训练,至于兵部,就只是负责一些无关紧要的日常事务了。宋朝皇帝通过这套复杂盈利的机构设置和分工,从而实现了军权三分,进而对整个宋朝的历史走向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客观来说,宋朝这套复杂精巧的军权分支手段,确实达到了稳固皇权的目的。北宋一朝,尽管自始至终都面临着外敌的洗脑和入侵,但内部却再也没有出现手握重兵的割据军阀。
然而,宋朝对军权的这种极端限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是更加不可估量。尽管宋朝也不时涌现出狄青城市道宗泽和岳飞等统帅名将,但他们仅仅是大宋王朝的高级军事打工仔,没有任何独立性和自主性可言,同时还要受到皇帝和掌握话语权的文官系统的猜忌和排斥,轻则丧失权柄,重则含冤而亡。而宋朝军人的地位也是空前低下,甚至要用在脸上刺字的方式来防止士兵逃跑,保家卫国的军人完全是囚犯一般的待遇。所以,宋朝对军权的限制,确实是矫枉过正了,没有强大的武力来保护国家。宋朝的经济再发达,文化再昌盛,最终也不过是随着靖康之耻和崖山之变,不过为他人做了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