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开小志的嘴巴
带小志哥俩来的是他们的妈妈。
小志妈妈一手牵一个孩子,小志和小强。双胞胎哥俩。如果妈妈不说,就单从俩孩子外表来看,任谁都看不出那是哥俩,而且是双胞胎。甚至到后来我接触到俩孩子,了解了俩孩子后,甚至包括是学习也好,性格也好,能力也好完全是两个极端。正反面的两个极端。
当小志坐在我面前的时候,我才发现他有点儿特别。就是说,他的头是不停的晃来晃去的,身子也是不停的摇来摇去的,几乎是不看我,或者一飘而过的不自然的笑,几乎也不能听我说话,脸上带着当时是一种面对陌生的又是辅导老师的,不自然的,不自在的,又不知道用什么表情面对的微笑。
一直不停的晃来晃去身子不知道是生来就这样,还是对我的一种防备,一种不相信,一种假装不在乎,一种假装的无所谓。
我当然不敢断定小志是不是有多动症或自闭症。
其实小志说什么不重要,我要的只是孩子开口。
所以我的第一句话,也不是问学习有关的,尤其当妈妈告诉我孩子学习有问题的时候,我不会去触及孩子内心极力避免在外人面前提及的让他很没面子、证明他不行的事儿。尤其到了一个四五年级的孩子,知道要好了,我更不会这样跟孩子聊,那除了让孩子抵触你,防备你,反感你之外,你直接把自己档在孩子的心门之外。
我尽量让小志感觉到放松,也尽量让小志放下戒备,我微笑着继续耐心地问小志,宝贝,你喜欢吃什么?他摇晃着身子,伸了一下舌头,没有回答我,你喜欢哪个明星呀,他翻了翻眼,继续摇晃着他的头不回答我,我继续问,你喜欢玩什么样的游戏啊等等。。。我用了很多的话题,都没有让小志停止他的晃动,也没有让小志开口。
是的,凭着一直以来对孩子的研究和小志现在的样子,我当然确定小志是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认同感、极度不自信、内心也无比脆弱的孩子。我在他面前,就是个辅导老师,妈妈带他们来的时候,就跟孩子说了,是辅导班。
这个先入为主的暗示,让孩子还没来之前就开始了抵触和不安。
他定然是想起了那些曾经去过的辅导班,他定然是想起了那些辅导老师最后总是又给他扣了多少顶证明他是个学习差、却又无比惹事生非、无法管教、又总是打扰影响别人的“坏”孩子的帽子。而这些帽子好象还在不断的往上增加。几乎认识小志的每个人都会给他加上一顶,都会这么认为,小志就是一个不好好学习,只会捣乱的孩子。
那来我这里,也定然同时让小志再次想起了那些让他恐之且无法避之的经历,还将有更加“专业”的盖棺定论,将再次轮回,再次证明他的“无能”。
是的 ,想来,小志除了摇晃来逃避,根本不知道怎么安放自己。
好动,除了天性,还有你看不见的因素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多动症吗?还是自闭症呀,我不太确定。
是的,我知道,我也并不能让小志停下来在我准备的纸上画什么,尽管我曾经研究的儿童心理学自画像,更能直接快速的了解孩子的情绪和问题。但我更怕吓着小志,以为孙老师也和其他老师一样,来就要进行测试,去证明他的学习不好,证明他就是个很差的孩子。这除了更能证明我和他以前接触的辅导老师一样,让他更抵触我以外,并不能让我更深入的走进小志内心,更不能打开小志那扇早已尘封了一个世纪的大门,也根本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对于小志,我只能用爱和耐心。不谈学习,只是随便聊聊天。
还好,因为爱和喜欢孩子,我有的是耐心。
我继续温和且耐心地问,你喜欢什么样的运动呀?你子高,会打篮球吗?会踢足球吗?我只是希望小志能开口,我想只要他开口,我就赢了。
我不屈不挠地依然用十二分的耐心,锲而不舍地问着那些有可能打开小志嘴巴的各种可能。
我执着着细数着一个个所有小志可能感兴趣的话题,继续耐心的问着。
宝贝 ,你的腿这么长,肯定跑的很快,你喜欢跑步吗?
当我说完这句话的时候,小志立刻停下晃动,瞪大眼睛,眼里闪着灼人的亮光,看着我且激动地说,对呀,我喜欢跑步啊,而且我跑得很快啊!
当小志终于开口的那一刻,就着他眼里灼人的亮光,我忽然有一种想落泪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