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意来喽,自然我们大伙很关心过冬取暖问题吧?
上海弄堂人家的老婆婆有很环保又省钱的法子,她用双棉布兜里半斤黄豆缝成黄豆包,放微波炉加热十几分钟,就能像热水袋一样发热。屋里有空调,老人舍不得用哦。
初到新疆的人很奇怪为什么郊区的维族人家房顶有四五个烟囱?为什么墙壁都是厚厚的土坯?我居住的哈萨克乡下,房间墙壁厚度有六十公分。新疆地方冬天零下二十多度,公路单位要放三个月的假期。维族人家盖房要考虑火墙,就是两个房间中有一个墙的中间是空的,是烟道,上面是烟囱。房子里有炉子,煤炭燃烧时,冷空气从下面传到炉里面,煤炭烧的旺,烟又经过火墙,加热了两边的房子的空气。顺便说一句,新疆有些地面的煤易燃,说个笑话吧,夏天能自燃的。但这煤炼铁炼钢不行,不耐烧。那地方煤矿量大,甚至不用很挖,路边裸露,开矿的都是内地人,维族人不干这个,国家每年给他们有生活补贴。我们冬天在洗澡房洗澡,就是门外有锅炉,房间里有煤块儿,谁去洗了,就自己升火,说用打火机一点就着可能有些夸张,但用纸点了再燃煤却是真事,掂桶热水兑凉水洗罢了。
内蒙呼和浩特市区有个老人有六个厚厚的取暖日记,记了六年!五间房,五个温度计,寒冷的日子,每一小时记一次,在家要穿两个毛衣和一个毛背心,夜里解手,常常发现暖气是凉的。大年下看电视要穿棉袄,后来老人一恼,又买了一个电视机放厨房,这里是家里最暖和的地方!
说起取暖的历史,我想我没忘记拿着购煤本排一夜队买蜂窝煤的经历。七八十年代,白天生炉子,夜晚害怕煤气中毒要端出去。用热水袋暖被窝,还有用医院打电滴的玻璃瓶倒热水塞好盖放被窝里的。那时候都是公用厕所,夜晚家家都有夜壶,夜里起来解溲看看夜壶快满了也不出去,能憋就憋着,只是苦恼了倒夜壶的人,太满了哈!我一个叔来城里看腿疼,老棉袄里啥也没穿,光着,棉裤里面连个秋裤也没。我曾回老家住过,大冷的天,没床褥子,被子下就是光滑的苇席,外面是西北风。我们以前是厚厚的棉袄裤,没有线条美,那会儿怕人家笑话,大冬天愣穿着绒裤挺着说不冷,有老人儿说到老了会腿疼的。现在的保暖内裤就好多了。
现在集中供热了,屋没了寒气,也不会屋里放小煤炉,夜里没端出去,全家中煤气起不来,亏的邻居有事敲不开门,扭脸发现门口没有小煤炉,一脚踹开门,打开窗户救了我们全家的那回事了!写到这儿,寒冷里喝杯热茶算是惬意的吗?不说了不说了,暖胃吧,明天雨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