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的形成

商品的含义:是为市场 交换 而生产的 有用的 产品。

商品经济 = 商品生产 + 商品交换

商品经济产生和生产的条件

  1. 社会分工 的产生和生存;
  2.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 不同的所有者(决定性条件)。

商品的属性

  1. 使用价值:有用性(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属性);
  2. 价值:最本质因素,社会属性。

劳动的二重性

  1. 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
  2. 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货币

货币的本质: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 商品

货币的职能:

  1. 价值尺度:商品标价;
  2. 流通手段: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存在时间差
  3. 支付手段:发工资、交租金,存在时间差
  4. 贮藏手段:存金币;
  5. 世界货币: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 + 流通手段

商品的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决定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 简单劳动 为尺度的。

劳动生产率单位商品价值量反比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社会价值。

个别劳动时间创造个别价值。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社会劳动 之间的矛盾。即:是否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从私人劳动转换为社会劳动。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1. 自发地调节 生产资料劳动力 在社会各个生产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
  2. 自发地促进 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
  3. 引起和促进 商品生产者 的分化。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货币转换为资本 的关键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劳动力商品的属性

  1. 使用价值: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创造 剩余价值
  2. 价值:生活资料 + 繁育后代 + 接受教育和训练的费用,也包括 历史和道德 的因素。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是 劳动过程价值增殖过程 的统一。

劳动过程: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生产的 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的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工人创造 剩余价值 的过程。

资本的本质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 剥削与被剥削 的关系。

资本的价值构成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 的构成。

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 剩余价值 生产中所起作用的不同,将资本划分为:

  1. 不变资本(c):以 生产资料形式(非人) 存在的资本,不创造剩余价值;
  2. 可变资本(v):以 劳动力形式(人) 存在的资本,创造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

生产剩余价值 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绝对)规律。

通过 剩余价值率 来反映剥削程度。

剩余价值率的计算公式:

  1. 剩余价值(m) / 可变资本;
  2. 剩余劳动时间 / 必要劳动时间。

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

  1.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加班(增加剩余劳动时间);
  2.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社会劳动生产率” 提高(潜移默化压榨)。

提高 “劳动生产率” 的直接目的: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超额利润:个人生产价格 低于 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资本积累

剩余价值 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资本积累的后果:

  1. 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
  2. 相对过剩人口形成(失业人口);
  3.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不变资本/可变资本)。

相对人口过剩:劳动力供给 超过 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 而出现的过剩人口

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资本生产部门之间的 竞争 形成了 平均利润

利息的本质: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影响利息率的重要因素:习惯和法律传统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从数量上看,两者相等。

职能资本:商业资本 和 产业资本。

借贷资本:从职能资本的运动中 分离 出来的特殊资本形式。

商业资本 执行的是 产业资本中的商品资本职能

单个资本的循环

购买 生产 销售
职能 为生产剩余价值 做准备 生产 剩余价值 实现 剩余价值
形式 货币 资本 生产 资本 商品 资本
环节 流通 环节 生产 环节 流通 环节

根据 价值周转方式 的不同,生产资本 可以分为 固定资本流动资本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的 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 的各个构成部分是如何 实现 的。

社会总产品: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再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 全部物质资料 的总和。

社会总产品从 实物形态 上按其最终用途可以划分为:生产资料消费资料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危机(决定性阶段) - 萧条 - 复苏 - 高涨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最根本的现象和特征:商品生产过剩

实质: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买不起)。

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周期爆发的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 阶段性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国家制度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资本主义国家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内容:

  1. 国体:资产阶级专政;
  2. 政体: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

政党制度

  1. 一党制:朝鲜、古巴;
  2. 两党制:美国;
  3. 多党制:法国、意大利;

三权分立

  1. 行政权:政府;
  2. 立法权:议会;
  3. 司法权:法院。

民主制度

核心:议会制

本质:维护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特点:历史进步性阶级局限性

核心:利己主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