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除了追着给孩子喂饭,如果大家有下面这几个“坏习惯”也得改改,这不是爱孩子,是在坑他啊!
不让孩子自己吃
让宝宝自己吃饭简直就是一场大型翻车现场。
细嚼慢咽,一顿饭仿佛要吃到天荒地老。
看电视才能“下饭”,没有电视看就把放下碗筷抗议吃饭。玩手机吃饭更“香”,放下手机吃什么都像喝白开水。
挑三拣四,挑肥拣瘦。
一个人也能在饭桌嘻嘻哈哈,谈天说地,就是碗里的饭不见少。
一个人在饭桌上玩起来了,碗里的饭是少了,但是桌子上、衣服上、脸上、手上都是饭,就是嘴里没有饭。
最后饭菜凉了,剩饭剩菜了。
没办法,面对这样低效率的孩子,妈妈只能亲自上手喂宝宝吃饭了。
谁生下来就会用勺子吃饭呢?就算孩子还不能熟练使用餐具,作为家长也应该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尝试自己吃,并逐渐掌握自己吃饭的技能。
正确做法:
示范用餐具吃东西给宝宝看,让宝宝知道如何使用餐具。
在宝宝8、9个月时,就会开始对汤匙产生兴趣,甚至会伸手想要抢妈妈手中的汤匙。此时妈妈就应该让宝宝自己试着使用。
一开始妈妈可以从旁协助,如果宝宝不小心将汤匙掉在地上,妈妈也要有耐心地引导,千万不可以严厉地指责宝宝,以免宝宝排斥学习
筷子的使用较为困难,属于精细动作,建议妈妈等宝宝2岁以后再尝试练习。
宝宝要用儿童专用的筷子,比较短小,宝宝容易掌握。妈妈可以手把手地告诉宝宝拿筷子的姿势。
宝宝学习使用筷子的过程一直会持续到6岁,所以妈妈完全没必要太过苛责。
疯狂催孩子吃饭
记得去年带球球去医院体检的时候,遇到过这样一件事:
你说你催个什么催,孩子吃饭能催吗?你急个几分钟有什么用啊,搞得孩子吃饭被骨头卡住喉咙了吧。告诉你,如果孩子有事,你以后就等着后悔死吧”。原来这夫妻俩是因为儿子喉咙被卡而争吵的,原因应该是儿子吃饭妈妈总喜欢催,今天一不小心,孩子吃牛骨汤卡住了喉咙,一度呼吸困难。
所幸大人都在家,送医也及时。
生活中,类似上面这些家长催孩子吃饭的情况比比皆是,很多妈妈以为孩子吃得快吃得多才会长个快,却不知这样吃饭不仅吸收的营养物质极少,反倒还增加了孩子被异物卡喉和被呛的风险,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
正确做法:
如果孩子边吃边玩,家长就要去掉干扰因素。
比如:拿开手机、玩具等,让孩子只做吃饭这一件事;如果孩子仅仅是因为吃得慢、嚼得慢,那就稍微等等他。
不要催促孩子,否则越催促,孩子越紧张,不仅不可能吃得更快,反而还会对吃饭产生抵触心理。
如果孩子就是单纯的吃饭磨蹭,家长可以在30分钟左右,就收走食物即便孩子表示还想吃,那么也要等到下一餐,几次过后,孩子就知道,吃饭时应该专心。
不吃菜用水果替代
家长们肯定为这样的孩子操透了心:
不爱吃蔬菜,不管你用什么方法,他都会用生命来抗拒,不吃就是不吃!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常说“蔬果类”,孩子不爱吃蔬菜,多吃点水果不就行了?
哇!我好聪明呀~~~其实,还真不是这么回事儿
正确做法:
蔬菜与水果不能相互替代。
新鲜蔬菜是含β-胡萝卜素、维生素C、叶酸、钙、镁的良好来源。
这些对宝宝的生长和发育非常重要。
特别是深颜色的蔬菜中β-胡萝卜素、维生素B2和C含量更丰富,十字花科的蔬菜,如菜花、卷心菜含植物化合物更多。
所以蔬菜不仅仅要吃,还要种类多样!
随着宝宝的逐步长大,蔬菜的形状也要逐渐由细软、到碎块、再到大块。
蔬菜的种类更多,所含的膳食纤维、矿物质、植物化合物更丰富,可以烹调的种类更多。这点水果是不能代替的;而水果所含的有机酸、碳水化合物比蔬菜高,而且水果一般可以生吃,不会因为烹饪丢失其中的营养素,这些都是蔬菜所不及的;
所以蔬菜和水果各有优势,对于生长发育中的宝宝一定不能用水果代替蔬菜。
对于孩子不喜欢吃的蔬菜,爸爸妈妈可以将其做成创意拼盘,如可爱的卡通形象或动物,来吸引孩子。
也可以将蔬菜“藏”起来,比如:做成馅料包饺子,或用蔬菜汁和面,做一碗彩色面条。
靠零食垫肚子
除了以上的坏习惯外,最主要的就是妈妈们给孩子吃零食,特别是饭前和饭后。
那么就有宝妈问了,那孩子还可以吃零食吗?
零食当然是可以吃的,毕竟“存在即合理”。
但是吃什么,什么时候吃很重要。
正确做法:
《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把中国现有的零食分为3个等级,分别是“可经常食用”“适当食用”和“限制食用”。
什么时候吃零食呢?
零食安排的时间最好是上午9~10点,下午3~4点,晚餐以后除水果外尽量不要吃其他零食,特别是甜食。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需要大家注意,那就是孩子正餐吃得好,可以吃零食,正餐吃的不好,零食要想让孩子培养良好的吃饭习惯,我们大人的榜样力量不能忽视,孩子3岁前是行为教育阶段,定再多规矩,立再多条条框框,都不如家长自己以身作则。
所以,在孩子吃饭这件事上,废话少说,直接做给他看。